致伊比利亚那些值得拥有的等待

    前言

    14天

    2个国家

    19个城市小镇

    12处世界文化遗产

    2700公里路程

    关于自驾

    除了在希腊岛屿上的驰骋,我们第一次在欧洲长途自驾。关于乘坐公共交通还是选择自驾游玩伊比利亚半岛,之前是有些犹豫的。直到研究了穷游上众多大神的游记和自驾攻略,也为了能自由地进出心仪的小镇,不走回头路,最终哈乐和小V选择了自驾。事实证明只要安排好路线,做好功课,自驾更自由、更随意。

    出行前的准备

    比较了租租车和其他租车平台后,选择了租租车网站

    9.26日马德里T1航站楼Sixt车行取车,10.8日同地还车。实足12天,预订时为手排VolksWagen Golf 或同组车型,总共2958RMB,折合每天247元,除租金外,包含第三者责任险、碰撞险、税费以及安盛提供的租租车特惠全险。

    租租车附送行程中的中文GPS(出行前约10天寄出),手机中下载tomtom作为辅助(两者其实互补,在欧洲小镇中,tomtom对路线的定位更为精准)。

    关于租车需要提供的证件,组租车给出的要求是提车单、主驾驶员本人的护照、信用卡、驾照及英文公证件。

    马德里机场取车

    到了机场1号航站楼Sixt柜台,取车时给了同组车型Opel旗下的Astra。根据租租车的特惠车险条款,600欧以下的保险需要自己垫付后凭证据回国后报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又附加了Sixt自己的除玻璃与轮胎险之外的minimum excess LDW,以应付起赔额600欧以下的事故险,全程保额99欧。事实证明,在西班牙的小镇街道以及车位狭小的停车场,细微刮痕是在所难免的(多数是停车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碰擦)。

    Sixt在1号航站楼的柜台,非常好认,隔壁紧挨着的就是Hertz、Enterprise、Avis、Europcar等其他耳熟能详的租车行。

    关于加油

    此次行程中几乎所有的加油点都选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这样既可以避开城市加油站中排队的车辆,又能在长途行驶中稍作歇息。

    Astra使用95#汽油。旅途中共加了6次油,三次在葡萄牙平均油价1.4欧+/升,三次在西班牙平均油价1.2欧/升左右。

    加油站都是自助式的,有根据95#、98#、柴油分不同加油机的,也有同一个加油机上不同油品加油枪的,各取所需。加油机旁边都会提供一次性手套和纸巾,加完油到服务站报加油机号付钱。

    根据高速指示牌的图标,一些服务区除了加油站、超市外会有餐饮和酒吧。此处是葡萄牙埃维拉往西班牙塞维利亚途中赶路时的一处服务区餐馆。

    关于路况及高速公路收费

    除了进出马德里这样的大城市偶尔遇到堵车,波尔图、里斯本红绿灯较多外,西班牙、葡萄牙的道路整体状况很棒。如果不常开山路的话,进出辛特拉和龙达算是个不小的挑战。而最让人抓狂的还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各种羊肠小道,许多小巷为了避免司机进退两难的尴尬,在路口会有限宽标志,外来者可以根据车型和驾驶水平量力而行 。众多的单行道建议还是老老实实跟着GPS和路口标志谨慎行驶。

    西葡两国高速公路基本限速120km/h,临近城市开始减速。此次行程西班牙除了马德里周边遇到取卡刷卡付钱的高速公路外,其余地区都不收费。下图是从马德里到塞戈维亚途中遇到的第一个高速收费口。请注意通道上方的标识,大部分是插芯片卡与支付现金的自助通道,也有一个人工受理的窗口。

    关于交通规则

    可参见“青岛德国通”德国交通规则和常见交通标志图文详解-欧洲自驾车必读。

    西葡两国大部分驾驶习惯与国内类似,需要注意的是:

    1.进入环岛前让行已在环岛内行驶的车辆,内环优先。

    2.有停止的标识牌必须刹停。

    3.倒三角的让行标志必须时刻注意。一旦出现,意味着进入环岛或并入主路,此时必须减速留意路况。

    4.高速超车道不能占用,超完车即刻回到右侧车道。

    5.高速公路通常限速120,但许多时候当地司机都会超速行驶,请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6.城市中红绿灯众多,请减速慢行。

    7.遇到人行道必须让路人先行。

    8.在马德里市区遇到一个红绿灯,哈乐拿出手机刷了个微信,不巧被旁边的骑警看到,严重警告。奉劝大家在驾车时切勿掏出手机,哪怕是等红绿灯期间。

    关于停车

    在西葡自驾停车是个大问题,选择酒店时必须要考虑自带或者附近有指定的合作停车场过夜,此部分内容结合此行的酒店在住宿篇中介绍。

    在部分城市小镇做观光停留或直接将车开到景点,建议事先将停车点附近的停车场输入GPS后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参观。

    路面停车场比较复杂。蓝色为临时停车,超时罚款;白色为免费停车位;绿色为当地人车位;卸货车位和无障碍车位绝不能占用。哪怕是白色车位,保险起见建议问下周边的当地人。

    上图是辛特拉王宫旁的路面停车场,根据投入的硬币金额领取停车凭证,放在前挡风玻璃处,从0.2欧15分钟到2欧4小时不等,超时罚款。

    马德里伯纳乌球场外的路面停车场。先要根据提示输入停车框颜色。

    马拉加港口喷泉地下超大公共停车场,地理位置很好。

    龙达新桥旁教堂广场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给我们感觉更安全可靠。

    游记攻略

    塞戈维亚(Segovia)Day1-Day2

    从马德里机场开至塞戈维亚车程大约1个多小时,路况很好,不大的城市行车道却很宽。进入小城时正值下午,从罗马大水渠下穿行至马约尔广场,也许因为周六,路上行人不多。

    酒店入住后即步行前往那座迪斯尼童话城堡的原型—— 阿尔卡萨城 ,正值一侧立面修葺,所以乍一看也没有十分惊艳的感觉。城堡不大,给人感觉也不算阴森,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画有伊莎贝拉女王家族人物的彩绘窗户和城堡顶部可以远眺整个塞戈维亚小城的平台。

    清晨的阿尔卡萨城堡,朝阳洒在城堡上非常梦幻,只是正在施工的脚手架比较煞风景,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下到观景台拍摄城堡的标准照。城堡坚固的堡垒城墙,尖塔,望楼和胡安二世塔,墙垛口,使整座城堡看起来像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原型,并高高地俯瞰着古城。

    从城堡可以远观塞戈维亚主教堂全景,整个老城建在岩石峭壁上,国庆期间已秋意渐起。

    城堡内景

    塞戈维亚大教堂( Cathedral of Segovia 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因为正对酒店的阳台。这是我们在西班牙遇见的第一座教堂,也同时奠定了我们印象中西班牙教堂的风格,空间面积大、没有固定造型、分层精密复杂、主穹顶外加密集精细的尖顶……从各个角度看造型都不一样,但最漂亮的就是从马约尔广场望过去的那个立面。

    教堂内精美的拱券形回廊

    主教堂内景

    阿维拉(Avila) Day2

    在驱车前往萨拉曼卡的途中,特地定位阿维拉,想看一看除塞戈维亚和托莱多以外另一座马德里周边令人难以取舍的古城。这座坐落于高原地带的中世纪古城保留着完整的城墙和碉堡,城门和希腊罗德岛以及法国阿维尼翁很相似,走在城外无形中会被城墙内侧的神秘气息所吸引。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是阿维拉的精致却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银匠风格”(该风格在赛拉曼卡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第一次能在四处看到可爱的古城名字标识,第一次穿行于狭窄的商业街却时刻感受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阿维拉古城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教堂和修道院,因为这里是圣特蕾莎的故乡,似乎这里的一切都在讲述她的故事。

    古城墙整体近四角形,全长2550m,宽3m,高度约12m,每隔25m有一座哨塔,共有90座塔及9个门,八十八个圆弧形的塔哨。 西、南、北三面城墙外地势陡峭,在战略上易守难攻。

    圣维森特教堂( Basilica de San Vicente 是位于古城外的罗马式教堂。教堂前的花岗岩拱廊打造出传统罗马风格。到达时正值午后,阳光下拱廊的光影非常漂亮。

    教堂背后就是宏伟壮观的圣维森特城门

    除了被誉为圣地亚哥大教堂的光辉门廊外,教堂的后半部分又同样融入了哥特式的建筑元素。

    圣佩德罗教堂(Church of San Pedro) 位于古城墙外东南角的圣特蕾莎广场上,是城墙的附属建筑,教堂的内部灯光和外部结构秉承了城墙古朴的建造风格。教堂前的广场下方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停车场,广场两侧有许多餐馆、银行和商店。


    萨拉曼卡(Salamanca) Day2-Day3

    萨拉曼卡应该不算西班牙热门的旅游胜地,但是这次伊比利亚半岛之行却位列我们最喜爱的地方之top 3。之所以选择在萨拉曼卡留宿一晚,是因为从塞戈维亚和阿维拉到葡萄牙的波尔图距离相对太远,萨拉曼卡正好处于中途的位置,可以休整一下。却没料到这座不怎么为国人所知的大学城给我们的惊喜不止一点点(欧洲被评为世遗城市或者世遗景点的地方在我们看来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穿梭在老城的巷子里,从大教堂到马约尔广场,一路布满格式各样立面精美的建筑,以为这些都是古迹,但走近细看便是大学的某某学院,几百年来仍在使用中。跟其他欧洲古城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雕刻及其精美,某些局部看来很像国内徽州的砖雕,但是这些欧式建筑又是黄色立面,在阳光下泛着金色,这便是“银匠式风格”(plateresque)。

    萨拉曼卡大教堂(Catedral de Salamanca) 是个值得花时间的地方,新旧教堂相互通联,所以会觉得内容很多很有看头,对外开放的教堂顶部平台也是观景以及近距离接触教堂尖顶和钟楼的绝佳地点。

    教堂对面小店橱窗玻璃上映射出的建筑轮廓

    夕阳照射下精美的砂岩雕刻立面细节

    教堂内有貌似学校管乐队的活动,我们没有从主入口进,登塔的过程中可以从平台高角度参观教堂内景。下图是 旧大教堂(Catedral Vieja) 的主礼拜堂,祭坛装饰着15世纪精美的祭坛画,由53块木板画拼接而成,描绘了基督与圣母玛利亚的故事,壁画的上方悬挂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美丽的艺术作品“最后的审判”。

    之后就可以上到屋顶平台,来一场精彩难忘的教堂屋顶漫步。

    从屋顶平台往大学城北面远眺

    通过屋顶通道,可以直接进入 新大教堂(Catedral Nueva)

    相比起旧大教堂罗马式及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新教堂更是融入了巴洛克与文艺复兴风格。

    此行虽然没去巴塞罗那,登一登圣家族教堂的楼梯,但西班牙各地的其他教堂旋转楼梯倒是爬了不少。

    教堂顶部的钟楼,钟声响起的那刻无比震撼。

    出教堂碰巧赶上一个不知名的宗教游行,大家排着长队,浩浩荡荡向教堂进发进行仪式。队伍的前后顺序很有讲究,大家拿着不同宗教神器,穿戴着不同的着装或配饰,很有气势。最有意思的是萨拉曼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队伍游行在古城通向教堂的主街道中,不断有路人与游行队伍的人群打招呼,说笑,攀谈。在此行西班牙塞戈维亚、阿维拉、龙达、托莱多的许多小广场上都能碰到这样的情形,感觉人情味十足。

    罗马桥( Puente Romano 是我们对于萨拉曼卡的第一印象,以罗马桥为前景,新旧教堂及大学城为背景的view很棒。罗马桥本身也是从南面进入大学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从桥上远眺新老教堂的全景

    萨拉曼卡的 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 被誉为西班牙最美丽的中心广场,特别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辉煌华丽,周末的夜晚广场上非常热闹,四周被各类餐馆的露天座位占满,广场中央席地而坐的人们也比比皆是,大多数是学生。

    这个极为壮观的广场由费利佩五世建造,为了感谢在西班牙继位之争中萨拉曼卡对他的支持。设计者是丘里格拉兄弟,于1755年建成,曾被用来进行斗牛比赛,而今是城市晚间最热闹的广场,拱廊中各式餐馆和咖啡馆人流涌动。

    暖色调的金色砂岩格外辉煌夺目。

    广场外罗马式的 圣马丁教堂(Iglesia de San Martin) 建造于12世纪,室内与主立面目前正在维修中。

    著名的 贝壳之家(Casa de las Conchas) 及它对面的 La Clerecía

    墙面上金色石头扇贝的雕刻让这座府邸名声海外,贝壳同时也是圣地亚哥使徒的象征。目前这座建筑改建为一个公共图书馆。门楣上的雕刻装饰是建造者的家族盾徽。

    晚间的视角,左侧的教堂塔楼据说是整个大学城景观最好的登高点,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参观。

    圣斯德望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 因为哥伦布和他的建造者丘里格拉家族而闻名。丘里格拉家族诞生了数位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在17-18世纪发展起来西班牙独有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被后人称为丘里格拉风格。教堂的祭坛就是这个家族的长子何塞的代表作。而哥伦布为了进行航海研究,曾住在这座修道院,不停穿梭于修道院与萨拉曼卡大学的天文系之间。

    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的正面入口建造于1534年,是银匠式建筑风格的杰作。主立面雕刻分上下三部分,下面是两位天主教君主的浮雕,中间是卡洛斯五世及两位天主教君主和国家的徽章,上方是维纳斯和赫拉克勒斯的雕像,其周围被罗马教皇和僧侣们的浮雕包围着。而吸引游客的那只青蛙雕刻眼拙的哈乐和小V却始终没有觅到。

    萨拉曼卡大学如今也是游客的参观首选地之一。

    Plaza de Anaya广场 位于新教堂的北立面入口处,而它对面的古建筑也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某个学院。

    波尔图(Porto)Day3-Day4

    波尔图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上上下下的城市道路和随处可见的花色瓷砖墙面洋溢着浓浓的葡国风情。城市给人印象有序但陈旧,地面也不算整洁。不论是市中心民居还是教堂古迹,甚至是那座著名的大铁桥边,总有一种不刻意迎合的淡淡傲气——残破的没有修葺,落彩的也没有修补,总之,波尔图不应该只看外表。

    醉美杜罗河畔

    除了红屋顶,杜罗河与波尔图主教堂跃然入镜

    月亮尚未离去的波尔图晨景,不管什么角度,牧师塔都是城市中的绝对高度。

    莱罗书店(Livraria Lello & Irmão)

    去过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店,但是全球的知名书店没跑过几家,在莱罗书店之前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博卡拉的朝圣者书屋,也许不怎么有名,但是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它的位置。这次在波尔图奔着莱罗书店而去,心里的另一个角落即被占领,原来书店缺了禅意也同样可以这么美!现今的莱罗书店多了几分商业化,游客太多,已经作为景点征收门票,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参观者都会感慨不虚此行。

    木制旋转楼梯,对称的布局,精美的雕刻以及低调却不失贵气的柚木色,满满的落地书架,外加彩釉玻璃花窗,空间不大却让人久久不舍离去。

    风靡全世界的减压涂色书。

    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Ponte Dom Luísi) 和 杜罗河 ( Rio Douro ) 畔的景色

    大铁桥是波尔图的标志,杜罗河两岸也是当地人和游客夜晚休憩闲聊的聚会场所。不怎么整洁的路面,江鸥绕着船只一阵乱转,混着时不时传来的fado吉他音乐,这里便是波尔图的地标和精华所在。杜罗河畔热闹的一边布满餐馆和露天座位,另一边(零星散布着些葡萄酒工厂)相对不怎么热闹,但是喜欢看风景的人会选择这一边,有图为证,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路易斯一世桥位于波尔图中心,横跨杜罗河,链接老城和加亚新城两岸,是游客到波尔图的必访之地。大桥1886年建成,是埃菲尔铁塔设计师的徒弟建造。不管从铁桥的任何角度欣赏铁桥都极为壮观。

    铁桥周边的杜罗河畔同样是波尔图醉美的景致。

    波尔图的城市名片

    铁桥下层通行机动车,两侧供行人行走,链接两岸。

    铁桥上层轨道通行地铁,两侧同样有人行道供行走。钢铁结构令大桥显得轻盈灵动,从任何个角度看去都是一道风景。

    桥上车来人往,很是热闹。地铁也是两岸居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

    利贝拉码头(Cais da Ribeira) 坐落在老波尔图城区中心地带,濒临杜罗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从利贝拉码头到利贝拉广场这个区域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加亚新城回望大桥和老城

    作为葡萄牙的历史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葡萄牙拥有众多举世无双的城市景观。下图为大桥南岸的 圆柱修道院(Serra do Pilar Monastery)。

    波尔图的 圣本笃火车站(São Bento Train Station) 与里斯本的卢西奥( Rossio)火车站并列为全球十大最美火车站之一。

    南岸著名的 Sandeman酒窖

    Mercado Ferreira Borges 原本是市中心的农贸市场,与交易所相隔不远,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酒吧和展览馆。 红色的钢结构建筑格外醒目。

    曾经是监狱的 Centro Portugues de Fotografia 如今是相机博物馆。

    战斗广场(Praça da Batalha)旁的 葡萄牙圣诺昂国家剧院(São João National Theatre) ,女儿墙处的雕塑是一大特色。

    成为城市名片的老式铛铛车。

    牧师塔对面的公共绿地和大型停车场

    波尔图街景

    欧洲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广场, 自由广场(Praça da Liberdade) 又称新广场,是波尔图最为著名的一个,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心,广场正中是佩德罗四世的骑马雕像。

    科英布拉(Coimbra)Day4

    离开波尔图,一路往南去里斯本,途径葡萄牙大学城科英布拉。科英布拉位于蒙德古河边的丘陵上,所以开车时一直感觉在上坡。12-13世纪时,这里曾是葡萄牙的首都,后来才被里斯本取代,现在的科英布拉的地位仅次于里斯本和波尔图。 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Coimbra) ,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大学,也是葡萄牙数一数二的大学,这里也是感受葡萄牙古老文化和学术气息的不二之选。

    巴洛克式的图书馆(Joanine Library)。 科英布拉最有名的建筑当属Joanine图书馆,凭票定时(每半小时准点)才能放游客入内并伴有讲解,内部不准拍照。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我们见过的最美的图书馆,内部装饰极尽精美奢华。

    科英布拉的大学主入口 费雷阿门(Porta Ferrea), 风格主义的大门前有着葡萄牙特有的地砖文化,中间头戴皇冠,左手举着书本,右手手拿权杖的是罗马智慧女神Minerva。

    科英布拉Machado de Castro国家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e Machado de Castro), 没有入内参观,博物馆本身是个地标建筑,小广场端头两层精致宏伟的柱廊,也是不错的观景点。

    下图右下角是 科英布拉老教堂(Sé Velha), 从外观看,是原汁原味的罗马式建筑。

    科英布拉新大教堂(Coro Paroquial da Sé Nova de Coimbra), 沿着大学主路下坡几步路便是,新大教堂是天主教科英布拉教区的主教座堂。

    里斯本(Lisbon)Day4-Day6

    我们是伴随着当地学生欢快的合唱声向圣乔治城堡进发的。一路上小巷充满怀旧情怀的老相片和葡国随处可见的涂鸦墙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巷子中居住的当地人的万象生活曾被摄影师当作素材拍摄下来,现如今,照片被放大悬挂在照片中的场景位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 是城中的最高点,也是远眺里斯本市容以及特茹河(Rio Tejo)、大西洋和四月二十五大桥的最佳景点。城堡本身保存了古雅的城墙, 数10尊制造于1842年的铜炮朝向海面,颇具气势。酒店停好车,放好行李,我们就直奔城堡山,在制高点欣赏美景日落。

    中世纪风格的城墙保存完好。城垛再现了古代欧洲骑士和领主的生活、战斗面貌。

    没有完美的日落,港口风情、 四月二十五大桥(Ponte 25 de Abril) 和远处的 大基督像(Cristo Rei) 同样令人陶醉。

    城堡山下山途中无意间经过 里斯本主教堂( Sé de Lisboa ) ,主立面远看貌似小一号的巴黎圣母院,两侧宛如堡垒般的钟塔,罗马式的玫瑰花窗。里斯本特有的黄色当当车时不时从门前驶过。

    位于 罗西欧广场( Rossio 北侧的 玛利亚二世国家戏剧院(Teatro Nacional D. Maria II) ,地处广场环形通道,门前总是车水马龙。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入口三角墙的顶部有数位文艺复兴剧作家的雕像。

    同样位于广场的 罗西欧火车站(Estacao Ferroviaria do Rossio) 与波尔图的圣本笃青花瓷火车站并列为十大最美火车站,往返辛特拉的火车在这里周转。双马鞍形的主入口十分抓人眼球。

    Praca dos Restauraores广场 前的Taxi。

    罗西欧广场旁的 圣胡斯塔升降机(Elevador de Santa Justa) 由埃菲尔的学生设计建造,原本使用蒸汽动力,20世纪改为使用电力。

    升降机顶层观景台可观赏圣乔治城堡、罗西欧广场和庞巴尔下城的景色。

    与升降机顶层相连的 卡尔莫修道院(Convento do Carmo) 是葡萄牙里斯本的一座历史建筑,典型的哥特式修道院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成为废墟。误打误撞的我们没有在开放时间到达,只能观观外景,很是遗憾。从门缝中看到的壮观遗址让我们不由想起澳门的大三巴和马六甲的圣保罗大教堂,仅看剩下的骨架都令人如此震撼。

    里斯本的 贝伦区(Belém) 位于城市西南处,地名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整个贝伦区依河而建,风景优美。大航海时代的众多航海家正是从这里的港口启程前往世界各地的,包括探险家达伽马。

    如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矗立于特茹河北岸的 贝伦塔(Torre de Belém) 是整个贝伦区当之无愧的地标建筑,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贝伦塔不仅见证了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它带来了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除了曼努埃尔式的建筑风格,贝伦塔还融入了摩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建筑元素。塔内贡奉的是里斯本守护神-圣·维森特。贝伦塔1983年被国际教科文组织正式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葡萄牙七大奇迹之一。

    大发现纪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是为了纪念“航海家发”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是由恩里克王子领衔,达伽马、麦哲伦等众多葡萄牙超级英雄加盟的联盟纪念碑。登上碑顶,贝伦区及特茹河上四月二十五日大桥的美景净收眼底。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是探险家达伽马长眠的地方,也是葡萄牙全盛时期的经典建筑。从空中鸟瞰,修道院的结构是一个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形,外立面米黄色的花岗岩令整个建筑更显圣洁、宏伟,修道院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完美结合,被后世认为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

    辛特拉 (Sintra)Day5

    辛特拉感觉就是个避暑度假的山头,一座座美丽的行宫和绿意盎然的盘山路是我们对辛特拉的总体印象。辛特拉行宫、城堡众多,我们选择了人气较旺的两座——辛特拉王宫和佩纳宫,期间远眺摩尔人城堡。相对于里斯本的大气和庄严,辛特拉的色彩和造型明显活跃了许多。王宫的标志性巨型烟囱和佩纳宫童话乐园般的色彩,与其他宫殿一起,共同点缀着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头。参观辛特拉王宫的团队很多,而宫内道路狭窄,如迷宫般,所以大多数时间必须跟随人流,有点时间不由自主的感觉。

    根据“探索辛特拉”的介绍,除了王宫和佩纳宫外,值得去的还有 摩尔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雷加莱拉庄园(Quinta da Regaleira),色提业宫(Palacio de Seteais),罗斯雷宫(Palacio de Monserrate), 这些宫殿、庄园共同被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辛特拉村,整座山头洋溢着异国风味,充满浪漫情调。如果不是自驾,可以乘坐12欧随上随下的环形公交车434/435,覆盖以上所有景点,还可以换乘403到达罗卡角和卡斯凯什。记得在游客中心拿一些各景点的介绍。

    罗卡角(Cabo da Roca)& 卡斯凯什 (Cascais

    被网友评为世界最值得去的50处美景之一的 罗卡角(Cabo da Roca) 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景点本身的地方,《大国崛起》中第一集将罗卡角誉为欧洲人开辟新世界的起点。“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是葡萄牙强国崛起之梦开始的地方。对于这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前文提到的403号公交车可以到达,从里斯本或辛特拉自驾的路况很好。140m高的悬崖上矗立着灯塔,晚间是照亮往来船只的明灯,因为要继续赶路,没能像去年在圣托里尼灯塔前欣赏日落美景。

    Cabo Da Roca铭牌下方是葡萄牙名言、纹章、立碑时间和说明地理位置的经纬度。

    Praia da Ribeira 游人如织,已经过了旅游旺季,海滩面积也不大,但仍是一片悠然自得的惬意景象。

    埃武拉(Evora)Day6

    从葡萄牙里斯本回西班牙塞维利亚车程约460公里,这天也是整个行程中路途最长的一天。赶早坐了次格洛里亚升降机,随即回酒店取车直接往东南方向赶路,因为只在塞维利亚停留一天,要赶在日落前去最美的西班牙广场欣赏日落。选择在边境处的葡萄牙世遗古城埃武拉作为中转站,可以在稍作休息的同时参观远近闻名的人骨教堂。5年前游历东欧时因为时间关系与捷克霍拉小镇的人骨教堂插肩而过,这次要一睹另一处神秘教堂的景致。

    埃武拉老城是葡萄牙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又称“博物馆式的城市”。古老城市中的红色邮筒非常醒目。

    埃武拉老城倾斜屋顶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统一的建筑整体,铸铁阳台和花砖尤为突出,城中的古迹对于巴西的葡萄牙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图右上角墙面凹槽处雕刻上方的小狼(或是小狗)非常引人注目。

    哥特式与罗马式混合风格的 埃武拉大教堂(Se), 大理石的外观和顶部的墙垛更像是一座城堡,内部可以登高饱览埃武拉老城的风貌。。

    位于古城心脏地带的 希拉尔多广场(Praça do Giraldo‎) 与西葡的许多小广场一样,中心一个喷泉,一边一座小教堂,看似游客不多,但到了宗教仪式、婚礼等活动或是晚间,立刻成了全城的中心。

    戴安娜神庙(Temple of Diana) 是伊比利亚半岛保存最好的罗马神庙,科林斯柱的顶部虽已残破衰败,但高高的台基柱础仍能回忆当时的辉煌。

    人骨教堂(Capela dos Ossos) 是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中的一个礼拜堂,主教堂比起此次伊比利亚之行众多华丽富贵的教堂略显简朴,但高窗的圣光却让这个宗教建筑更显神秘。

    相传14世纪的黑死病和15世纪初的战争另该地的坟墓极其紧张,教士不得已将骸骨拿入教堂,久而久之,骸骨被用来作为礼拜堂的装饰。

    厅壁和八根厅柱完全由人骨装饰而成,肋供也由头骨作为点缀。

    礼拜堂的题词“We bones here, for yours await.”警示着世人无论贫穷富贵,死后也就一堆白骨。

    旅行中的一些经历会让人们对生命的感悟有所触动,看过了人骨教堂,看过了藏区的天葬和尼泊尔、印度的露天火葬后,对于暂时的成败,对于人生的得失,应该不会那么斤斤计较。

    塞维利亚(Seville)Day6-Day7

    塞维利亚是安达卢西亚的首府,也是很多人口中最钟爱的西班牙城市。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并没有在我们的行程上占有太多时间,有些遗憾。我们住在老城中,错综复杂的羊肠小道,简直让行驶中的我们捉急,在找寻酒店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时间。但是其实,这里很耐看,关键还有很多精致的小店藏匿于小巷中,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对于塞维利亚的最深印象应该是城市中的自行车道、西班牙广场的日落、以及弗拉门戈表演。塞维利亚,历史上与很多事物有着渊源,也是很多事物的起源地。古老与优雅已不足以掩盖这座其实已经很现代和繁忙的城市。

    赶了460公里路,只为见一眼 西班牙广场(Spain Square) 的日落。全世界最有名的两个西班牙广场,一个是奥黛丽·赫本坐过的那个,另一处便是这里。

    半月形的西班牙广场建于1928年,是为伊比利亚美洲世界博览会而建造,整个广场是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同斗牛广场一样,西班牙广场也是地图中最易于辨别的地标性建筑。

    日落前的广场热闹非凡,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卖塞维利亚特色扇子的当地小贩、广场前的观光马车和小河上的游船,共同编织出一幅和谐欢乐的景象。

    帖子片头的延时有一段西班牙广场日落后华灯初上的景象,灯光下金黄色的广场建筑、罗马式的回廊、双柱拱门、河流、小桥、嵌瓷栏板更显富贵华丽。

    建筑底部的壁龛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描述着西班牙各城市的万种风情。

    广场拥有迷人的拼花铺地,与葡萄牙精美的地砖文化如出一辙。

    小V@西班牙广场

    此行没能看到激情的西班牙斗牛,但作为历史悠久,塞维利亚每年“阿布利尔节”的场所, 塞维利亚斗牛广场(Plaza de Toros de la Real Maestranza) 绝对不容错过。

    斗牛场黄白相见的建筑外观。

    参观斗牛广场有专人讲解,整个游程大约半小时。可以将斗牛场从里到外逛个遍。除了斗牛场

    所之外,建筑本身也是座斗牛博物馆。

    介绍斗牛场历史的花砖

    斗牛的水槽

    为我们解说的西班牙女郎

    红色围墙和黄色土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斗牛的广场显得异常宁静冷清,和斗牛时的喧嚣激昂判若两地。比起后面参观的只能容纳400人的龙达斗牛场,这座能容纳14000人的斗牛广场尤为宏伟壮观。

    宏伟的哥特式 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 和摩尔式的 吉拉达塔(Giralda Tower) 是塞维利亚最著名的景点。

    这座基督大教堂从1401年开工,历时近一个世纪竣工,是在清真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除了欣赏教堂的壮丽和礼拜堂、圣器室精美的宗教艺术品外,攀登吉拉达塔远眺整个城市的美景也是游客们的活动之一。

    塞维利亚大教堂应该是我们此行排队最长的一个景点了,吉拉达塔旁边有团队游客的入口,下图入口是散客的,不要搞错。入口处的青铜雕塑与吉拉达塔顶部的青铜像风向标有些相似,不知是否是同一个出处。同样是古罗马装束的妇女,右手握一盾牌,左手持棕榈树叶。

    有着精美复杂花纹和图案雕刻的哥特式建筑细节。

    由椭圆形穹顶覆盖的宏伟的哥特式教堂形成高大的内部空间。

    玫瑰花窗和两侧的彩色玻璃使教堂内部显得更为通透神秘。

    吉拉达塔的坡道令人感觉登顶并不是那么困难,途中也有推着轮椅的无障碍人士。建筑师建塔之初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坡道,一定也没想到多年后还有这个功效。钟楼塔是大教堂最原始的伊斯兰建筑部分,也是整个塞维利亚的象征。登顶之后可以俯瞰教堂主体部分。

    从吉拉达塔远眺斗牛场

    从高处俯瞰圣克鲁兹乃至整个塞维利亚全程景色

    举世闻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由他航海期间的四位西班牙国王扛着埋有他遗骨的灵柩。

    位列世界第三大教堂的塞维利亚教堂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西班牙广场上代表各地的瓷砖壁画,安达卢西亚特有的街头瓷砖装饰也成为城市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商家、饮食店、旅店甚至普通的住户都会用精美的瓷砖拼贴画来点缀门面且无一雷同。

    相比希腊罗德岛的数字拼花门牌号和澳门的蓝白瓷砖路牌,安达卢西亚的街头瓷砖拼花展现的都是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当地特色图案,更值得游客驻足欣赏。

    当地礼品店中也有许多瓷砖拼花的装饰纪念品出售。

    如同饮食店前的Tripadvisor猫头鹰标志,旅店前的Routard推荐也是游客衡量住宿好坏的重要标志。

    舞台很小,场地最多只容二、三十位观众,舞者都在二楼准备,迎合着吉他与男生伴唱从狭窄的小楼梯下楼登场。

    作为最古老的演出场所,这里不让照相,只能乘谢幕间隙偷拍两张。中间两位吉他手,两侧四位是咏叹歌手。

    真正的主角是中间的这四位舞者。虽然不懂西语,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持续至午夜,赠送的西班牙特色酒精饮料sangria(加了苹果丁的甜葡萄酒)也让人微醉,但听着响板强烈的节奏,所有在场观众都能充分感受到舞蹈特有的张力和感染力,感受着这些灵魂舞者发自内心的爆发力,想象着当年吉普赛文化是如何与安达鲁西亚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以如此独特又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流传于世。

    塞维利亚是一个值得细细游玩的城市,品尝tapas,欣赏一场激情的斗牛和佛拉门戈,悠闲地闲逛充满安达卢西亚风情却也让外地驾驶员抓狂的街头小巷。可惜行程只允许我们在此停留一晚,连摩尔人的另一处穆德哈尔式建筑典范—— 塞维利亚王宫(Alcázar de Sevilla) 都没能入内参观。

    黄金塔(Torre del Oro) 是塞维利亚辉煌航海史的见证者,曾因塔身贴有金色瓷砖贴面而得名,现在瓷砖没有了,但在斜阳下仍显得金光闪闪。我们只是在前一天晚上和离开塞维利亚前的午时远远瞥了一眼。

    下图是塞维利亚大教堂斜对面的一处邮政局,室内给我们的感觉与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白色的涂料和通透的玻璃顶。

    小V每到一处都要来打卡的地方

    这次没能带水瓶阿萌一起出行一直是我们的遗憾,只能用相片和明信片带他领略安达卢西亚的精彩。

    老婆这回亲自出镜了

    豪哥,你别谦虚,你去过的欧洲的地方可比我多多了。

    龙达(Ronda)Day7-Day8

    龙达是座识别度极高的小城,因为它建在山崖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斗牛的传说以及海明威的字句。到达龙达时是个阴天的下午,小旅馆老太太的热情好客驱散了我们身上的疲倦,放下行李就分头逛了起来。这里没有雄伟的教堂、没有壮观的广场,即便是商业街也只是窄窄的小路一条,但是,这里悠闲的生活方式和夜晚孩童们在小广场上的聚会玩耍的场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龙达新桥的壮美是仅在某个角度才能体会到的,而这种角度几乎在所有的纪念品上都有所记载。龙达,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为了瞥一眼那座新桥而来到这里,哪怕只是匆匆的一夜。

    从国营旅馆过新桥第一个路口右转一直往下,有条蜿蜒小路可以下到桥底,沿路都可以望到新桥全景和在桥上看不到的瀑布。哈乐下到中间的观景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驴友一起等待日落。

    华灯初上后一直被厚厚云层笼罩的 新桥(Puente Nuevo)。

    从桥一侧的上方俯瞰横跨塔霍河大峡谷的新桥。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章节中讲述到的西班牙内战早期,小镇“反法西斯主义者”在广场的峭壁上被小镇居民棍棒打死并被抛下悬崖就发生在这里。

    龙达小镇广场 Plaza del Socorro 旁的教堂 Nuestra Senora del Socorro ,如同其他西班牙小镇广场一样,在晚间温馨热闹。

    广场中央的小喷泉

    清晨的 龙达斗牛场(Bullring) 依然被云层笼罩,这个被称为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是斗牛士们朝圣的地方。

    清晨的新桥略显冷清。

    龙达也有热气球观光业务。

    全西班牙斗牛士们向往的圣地。

    龙达对面的纪念品商店,全西班牙都有连锁。

    清晨的教堂、广场,最大的公共停车场就在这个广场下面。

    站在新桥上俯瞰峡谷和两侧悬崖上的建筑。

    新桥两头不同角度望向新桥。

    悬崖上的白色空中之城。

    在离开龙达前的加油站处回望白色小镇。

    下山路上经过的城堡建筑。

    坐等马拉加。。。因为我看楼主那些图片,感觉马拉加那个最美。。。。。。。

    马拉加对我们而言除了毕加索之外,更多的只是一个中间停留站。

    马拉加(Malaga)Day8

    驶离龙达进入马拉加的过程就像从一处与世隔绝的宁静桃源奔赴一座摩登现代的阳光都市一般,心情也随着漫天乌云的散去而渐渐开朗起来。阳光、港口、人流、大街,熙熙攘攘的城市面貌和毕加索的名声早已让这座海滨度假城市闻名遐迩。南方城市总有些北方没有的特质,让人觉得放松与休闲。

    车停放在港口旁海滨广场(Plaza de la Marina) 的地下大型公共车库,哈乐和小V又一次分头A地、B地行动,哈乐随着LP的步行路线走走逛逛马拉加的知名景点,而小V则隐匿在Calle Marques de Larios主商业街和周边小巷中。

    因为设计与具体施工时的意见不统一,汇聚了多种建筑风格的 马拉加大教堂(Catedral de Málaga) 是个不折不扣的烂尾楼,北侧仅有的塔楼也让它被世人称为“独臂大教堂”。下图是巴洛克风格的正立面,科林斯柱与巴洛克拱门的结合,因为融合了红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的不同材质,与其他的板牙主教堂立面不太一样。

    下面的立面更多的是哥特和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帖子片头的视频中结尾一段当地人就是在这座大教堂前的广场餐馆用完餐后,举着酒杯、咖啡杯,即兴来的一段合唱。音乐浑厚嘹亮、一气呵成,音效就像在室内音乐厅一样积聚在一起,走过的路人、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西班牙人积极乐观的性格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高40米的穹顶,造型奇特、雕刻精美的格构柱加上顶部一圈彩绘窗,整个教堂内部给人的感觉震撼之余显得非常亮堂。

    马拉加 阿尔卡萨城堡(Alcazaba) 曾经是穆斯林统治者的禁宫,整个城堡依山而建,阿拉伯风格浓郁。

    城堡下的 罗马剧场(Alcazaba Teatro Romano) 与卫城山脚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剧场有几分相似。

    罗马剧场与背后的阿尔卡撒堡很好的融为一体。

    Iglesia de San Agustin Siglos XVI-XVIII教堂前有意思的瓷砖徽章。

    大教堂旁的建筑,阳台上悬挂着醒目的西班牙国旗。

    城堡旁门前往来如织的特色餐馆

    如果说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城市,那把马拉加称作毕加索的城市也不为过。马拉加是毕加索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除了毕加索基金会和故居、毕加索博物馆之外,从旅游纪念品,街边画展,明信片,广场雕塑,无处不存在毕加索的影子。下图是毕加索基金会和故居前 梅尔塞德广场(Plaza de la Merced) 上的大师雕塑,前来合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梅尔塞德广场曾是大师孩提时代嬉戏的场所,毕加索在这里渡过了差不多10年的童年时光。下图是广场中间为自由而献身的多里霍斯将军纪念碑,背后木板围成的是广场上的露天书市。

    毕加索基金会及毕加索故居(Fundación Picasso & Museo Casa Natal) 紧邻广场,底层是纪念品商店,二层是故居及生平展厅。展厅内禁止摄影摄像。毕加索曾经说过,没有到过马拉加感受这里的太阳,就没法创作出立体主义艺术作品。

    位于老城中心的 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Museo Picasso Málaga) 收藏了大师从学院派画风一直到70年代的各种作品。博物馆设在一座16世纪建筑风格的宫殿里。宫殿巧妙利用了回廊、中庭和走道连接了一座两层高的现代展厅,新旧建筑浑然一体。博物馆中有中文语音导览器,认真听讲能待上大半天时间,但同样不能摄影、摄像。

    博物馆对面的建筑也充满了艺术气息。

    格拉纳达(Granada)Day8

    由于所住的公寓就在干净整洁的Calle Gran Vía de Colón格兰大道边,所以对格拉纳达的第一印象是个规划齐整的大城市,公共汽车准时而规矩地开着,穿着制服的人们也颇有秩序地在大道上行走着,总之,这里跟西班牙其他城市不太一样。

    公寓背后就靠着闻名遐迩的阿尔拜辛区,向广场方向走几站便是格拉纳达的商业中心。到达的第一天傍晚,在参观了传统的格拉纳达伊斯兰学校之后,哈乐跟小v再次分头行动,小V对格拉纳达热闹的商业氛围表示十分中意,因为可以找到许多国内没有的西班牙本土品牌店铺,而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购物环境舒适,非常好逛。所以如果想淘些比较小众的东西,特别是服饰用品,格拉纳达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会像马德里那样令人眼花缭乱,物品纷繁,也不会像其他小城市那样有局限性。哈乐第一天独自上阿尔拜辛的过程也是个挑战体能的过程,但是格拉纳达的精华确是在这里,以及对面山头矗立着的、让人人为之膜拜的阿尔罕布拉宫。

    8世纪被摩尔人占领的格拉纳达处处充满着伊斯兰情调,留存着阿拉伯文化的余韵,这里曾一直被伊斯兰教徒当作占据伊比利亚的据点。

    格拉纳达拥有以自己城市景点、特产命名的大富翁系列,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阿尔罕布拉、赫内拉利弗和阿尔拜辛区自然是游戏中的主角。棋盘最下方的Salida“出口”是这次西班牙之行学习到的最重要的西文之一,与它相对应的是Entrada“入口”。

    Calle Gran Vía de Colón的尽头就是 伊莎贝拉·拉·卡托利亚广场(Plaza Isabel la Catolica) ,从这里出发的C2、C3分别发往阿尔拜辛区的尼古拉斯平台和阿尔罕布拉宫。格拉纳达大教堂在广场西侧,北面背靠阿尔拜辛区,广场的东侧则直通阿尔罕布拉宫。建议到此的穷游er可以住在周边,交通非常便利。广场中间的喷泉雕塑用来纪念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签订出海协议的历史事件。

    头一天傍晚到达格拉纳达大教堂和礼拜堂时已过了参观时间,我们在紧邻教堂的 格拉纳达伊斯兰学校(Palacio de La Madraza) 做简短停留。大教堂的前生是一座清真寺,紧挨的这所学校曾经是格拉纳达最大的宗教大学,在仍没见识到摩尔人建筑精华的阿宫之前,这里的祈祷大厅已着实亮瞎了我们的眼。

    第一天错过参观时间的我们,在第二天下午到大教堂补了课。 格拉纳达大教堂(Cathedral de Granada ) 建筑自身的风格很好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历史。清真寺被改为大教堂,伊斯兰的风格并没有被破坏,基督教的文化直接嫁接到了上面。下图是教堂文艺复兴的主立面,由四个厚重的扶壁柱形成三个巨大的凹陷拱门。

    格兰大道旁小道内巍峨的教堂立面,被周边伊斯兰风格建筑环绕的大教堂让人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镀金的主礼拜堂圆顶高45米,顶部窗户镶嵌彩绘玻璃,装饰华丽。

    虽然规模不及塞维利亚、塞戈维亚与托莱多的大教堂,但精美的内部空间和它曲折的身世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阿拉伯统治下的要塞城市, 阿尔拜辛区(Albayzín) 保存着格拉纳达最古老的城市布局,道路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为了看到以内华达山为背景的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完美日落,哈乐前后两天登上尼古拉斯平台。虽然连续两天天公都不作美,却也难以掩盖阿宫的壮美。

    下图是阿宫的 纳斯瑞德宫殿(Palacio Nazaríes), 灯光将宫殿打得美轮美奂,曾经的阿宫经历过人为的掠夺和时间的腐蚀,也差点被拿破仑的军队炸毁,但自从被世人发现它的价值并加以重建后,他的形象重新令世人瞩目,并成为西班牙最为珍贵的建筑瑰宝。

    阿宫的 赫内拉利费花园(Generalife) 被誉为“高高在上的天堂花园”。

    没有漂亮的晚霞,内华达山上的积雪早也已融化,但尼古拉斯平台每天如一片欢乐的海洋。哈乐第一晚徒步上山踩点,陡峭、蜿蜒的小道让游客完全没有方向,只是凭着感觉一路向上,好在曾经的吉普赛人区如今治安得以改善,游客的喧闹声、乐队的歌唱声把游客聚拢在了高处的观景台。要占一个好的机位着实不易,如果时间合适, 尼古拉斯瞭望台(Mirador San Nicolas) 下的餐馆是个不错的地方,欣赏世界级美景的同时,享受晚餐。

    打好样的第二天,哈乐带着小V从伊莎贝拉·卡托利亚广场乘坐C2旅游巴士直冲尼古拉斯平台。山头依旧喧闹无比,依旧人满为患,依旧云层密布,小V趁着上菜的间隙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这一美景。

    第一天上山途中途径的小教堂,当地人正在举行隆重的婚礼。

    阿尔拜辛区的沿路到处是充满摩洛哥和中东异域风情的杂货店,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就像在电影中阿拉伯集市一般,水烟、熏香、阿拉伯菜肴,恍如来到了安达卢西亚直布罗陀海峡的另一头的北非街市。

    霓虹灯下格兰大道上的Granada出租车。

    阿尔罕布拉宫参观票要尽早预定,广场C3旅游车直接到达,一早便已排满了有票没票的人们。不得不说,阿尔罕布拉的票务管理稍显混乱,早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队伍,却指示不清,只能靠嘴问。

    虽然有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和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但是队伍放行的秩序却十分混乱。实际操作的顺序跟他们口中所说的不一样,而且有预订过票的人未必有所谓的优先权,还是要排队等一会的,至少我们这条队伍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这里的秩序弄得比较疑惑。当然,那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提前订票或是当天赶早排队买票,也正印证了阿宫的魅力。

    为了赶上预约时间,匆忙进入 纳斯瑞德宫殿(Palacio Nazaríes), 也没顾上多看一眼这座外观已融入灰色天空的灰色建筑(曾经的红色城堡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岁月的侵蚀,在我们眼里有些灰头土脸)。一步入便感觉进入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从没有去过阿拉伯国家,却在欧洲的土地上欣赏着阿拉伯艺术的极致与精湛,这种感觉实在奇妙。纳斯瑞德宫殿是阿宫的中心位置,曾经是国王执政的地方,同时也是寝宫。进门处的 梅斯亚尔厅(Mexuar) 是宫殿最古老的部门,苏丹在位时就是在这里听取国民的意见,并与其大臣们召开会议。这里能眺望到对面的阿尔拜辛区。

    穿过大理石门,各类明信片、画册中经常出现的 科马瑞斯宫(Palacio de Comares) 就跃然眼前,两侧是桃金娘树篱,水池中倒影着优美的拱廊和 科马瑞斯塔(Torre de Comares) ,美轮美奂。

    作为阿宫最著名的庭院之一,除了欧美散客,中、日、韩三国的旅行团络绎不绝。哈乐在此尝试了一段延时与减光长曝,而小V在作画时,一位棒子国导游对画作爱不释手,馋涎欲滴,在试图将画本占为己有遭婉拒后,将之前的速写统统拍了下来。

    中庭另一侧 桃金娘宫(Patio de los Arrayanes) 的双层拱廊与背后卡洛斯五世宫殿高高的城墙。

    桃金娘宫直通 狮子中庭(Patio de los Leones), 内有124根纤细的白色大理石柱,支撑着周围马蹄形券回廊,墙上布满精雕细镂的石膏雕塑。中庭中央有一座由12头古拙的石狮组成的喷泉,每头狮子扣住喷出涓涓细流,流向周围的浅沟,再经由水渠导入围绕中庭的四条通廊。

    狮子中庭永远人来人往,阿宫又不让撑脚架,要想拍张干净的照片着实不易。根据群友的经验,在下午场结束赶人前有机会拍到满意的照片。

    阿宫精美的阿拉伯雕刻艺术不亲身体验,光看照片、书籍很难想象。在各个庭院参观时,工作人员不断友善提醒游客双肩包要背在前面,开始不能理解,阿宫内还会有大城市盛行的扒手?后来看了那么多精美雕刻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担心背包擦碰到古迹。

    狮子中庭周围四座大厅之一的 两姐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 以精美的钟乳拱天花闻名。比起前一天参观的伊斯兰学校祈祷厅,这里精密的顶部装饰更会让密集恐惧症游客不寒而栗。顶部的蜂窝拱由一个个层叠的小型半穹窿组成,在结构上起出挑作用的同时,装饰了内部空间。几何形的天花据传是根据勾股定理设计的。

    庭院尽头的 亚西梅瑟斯厅(Sala de los Ajimeces) 同样可以透过窗户望到对面的阿尔拜辛区与安达卢西亚田园风光。

    从纳斯瑞德宫出来后逛了旁边的 阿尔卡萨城堡(Alcazaba), 印象中城门口有人查票,这里曾经是集阿拉伯世界军事、技术与一身难以攻破,永不衰落的要塞。城堡瞭望塔的顶部平台是俯瞰壮美景色的绝佳地点。

    10月初格拉纳达的阴天,山上城堡还是有点冷飕飕的,出了要塞,在城堡旁的休息区买了胶囊咖啡补充热量和体力。阿宫中的 卡洛斯五世宫殿(Palacio de Carlos V) 是另一处地标建筑,宫殿采用当时新兴的文艺复兴样式,资金从当地摩尔人那里征收。从建筑的外立面完全猜不到它的室内模样。

    圆形的室内庭院矗立着32根石柱,底层塔斯干柱式,二层为爱奥尼克柱式。

    宫殿的底层现在是阿宫博物馆,出口处商店设有各类正品阿宫纪念品,二层则是收藏格拉纳达绘画与雕刻作品的美术馆。

    从二层柱廊俯瞰宫殿天井。

    夏宫别墅(Gernaralife) 建于13-14世纪,名字的其中一种解释是“高高在上的天堂花园”,整个花园园艺极其精美,其中的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是一座带围墙的古老花园,也是西班牙的伊斯兰代表庭院。庭院建立在一个很长的中心池塘上,水池周边鲜花烂漫,两侧喷泉的水形成一个漂亮的交错弧度。

    科尔多瓦(Cordoba)Day10-Day11

    这次途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上雨水天气就在科尔多瓦,雨大到让人看不清路,街道小径石板路上的积水像小溪般唰唰往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去。在这里,雨就是天然洗刷城市的工具,果然,好一阵大雨过后,当我们从科尔多瓦大教堂出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相伴而来的是异常清新的空气和无比清爽的路面和墙体。

    一路上看了种种文化的交融,听过种种历史的交替,直到科尔多瓦,直到去过这座大教堂,一切的纠结便完全迸发,以一种实体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清真寺和教堂的共生共存,诡异的内部色调和构造,庞大、空旷、高耸、神圣,作为游客,我们不知道第一眼该往哪里看,是精致的壁画圣像?还是朝着麦加的神龛?或是红白相间的层层拱券?历史总是以螺旋型形式上升,也许几百年后回看今天,又何尝不是像我们此刻眼前所见的那样纠结呢?

    曾经的科尔多瓦在摩尔人眼中,是仅次于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而现今的科尔多瓦之于游客,更多是大清真寺、古罗马桥和它周边的古老街区。大清真寺后长满鲜花的小径种植了色彩斑斓的天竺葵,蓝色的花盆与雪白的墙体形成鲜明对比,但久负盛名的 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 作为景点确实有点坑爹,一眼望的到头的狭窄小巷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

    位于清真寺西北部的犹太人区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鹅卵石铺地的街道相互交错,家家户户的白色墙壁上点缀着鲜花盛开的小盆栽。科尔多瓦每家每户都有庭院,每年5月的庭院节热闹非凡,许多户主都会将庭院开放迎客,争奇斗艳。

    美丽的瓷砖拼花,统一的彩绘窗户和铁栏杆,每条街巷都经过统一规划,很有设计感。

    去年希腊罗德岛的瓷砖门牌已经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次西葡行的瓷砖装饰无论是从色彩、图案,有过之而无不及,将瓷砖工艺发扬到了极致。

    宫殿堡垒式的 科尔多瓦王宫(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 拥有美丽的花园、鱼塘、喷泉、鲜花和灌木丛,是安达卢西亚最美的城堡之一。

    这座中世纪古堡曾经被用作拿破仑的驻军军营。

    古城墙前的阿维洛伊像。

    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 古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 是原汁原味的古罗马建筑,也是罗马帝国铁蹄踏足的印迹,经过维修后的古桥仍旧是当地居民使用的主要跨河工具,除了游客之外充满生活气息。

    透过16孔的罗马桥可以观望对岸的大清真寺。

    桥上的圣母像是科尔多瓦居民的守护神,每位经过的当地人都会在像前默默祈祷,或献上烛台,或手划十字,帖子片头视频中有一段此处的延时可见一斑。

    桥头曾经作为要塞的 卡拉荷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 现在成了介绍科尔多瓦历史的博物馆,塔上的平台也是观望清真寺的好地方。

    华灯初上的古桥与背后的清真寺相映成辉。

    桥面非常宽敞,来往居民与游客络绎不绝。桥上的圣母像让人不禁想起布拉格的查理大桥和罗马的圣天使桥。

    罗马桥另一头清真寺前的小广场、纪念柱和凯旋门。

    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墙上的艺术涂鸦。

    从最初罗马人的神庙到天主教修道院,从阿拉伯人的清真寺,再易帜到基督教堂, 大清真寺(La Mezquita de Cordoba) 经历了科尔多瓦全盛时期的各个宗教的冲突和共存。当然,为世人所推崇与熟识的这座建筑还是作为一个穆斯林清真寺而存在,虽然不那么纯粹。作为伊斯兰建筑艺术兴盛时期的作品,清真寺在建造时利用了大量罗马和西哥特时期珍贵石材的柱子和柱头。殿堂内万盏烛台和油灯衬托之下,850根花岗岩和大理石柱支撑着清真寺,具有十分夺目的视觉效应。

    充满阿拉伯装饰图案和带有镶嵌工艺的伊斯兰形式大门。

    清真寺内部由大理石和锲形红砖交互搭接在一起的拱门无限延伸,据说清真寺内部原先更为明亮,对着内院的一排券廊是开敞的,但天主教政权掌权后,将墙体封闭,通透的券廊只能通过大门和雕花窗采光。

    同全世界的清真寺一样,神龛Mihrab面向圣地麦加方向,被围上栏杆的maksura带有雕刻精细的拱门和装饰华丽的穹顶,据说装饰环境取自可兰经的描述。在这里,向圣地朝拜的信徒每次都会跪拜7次。

    雕刻精美的伊斯兰建筑细节。

    清真寺内被作为古迹展示的希腊式柱头及雕刻构件。

    孔苏埃格拉(Consuegra)Day11

    从西班牙南部北上回马德里的途中会经过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区,因为到托莱多基本顺路,在众多风车小镇中,我们选择了 孔苏埃格拉风车群(Consuegra Windmills) 稍作停留。汽车行驶出安达卢西亚地区,便是点缀着红褐色土壤和成片橄榄树的波浪起伏、一望无际的拉曼查高原。拉曼查是塞万提斯笔下游侠骑士堂吉诃德与他骑毛驴的仆人桑丘的故乡,起伏的山头中随处可见中世纪骑士们的城堡和堂吉诃德口中的“巨人”风车。

    孔苏埃格拉小镇位于山丘之上,远远就能望见山脊上的11座一字排开、蔚为壮观的风车群和古堡。

    下图是在上山途中第一座风车所在的观景平台俯瞰小镇,第一座风车也是孔苏埃格拉游客中心的所在地,可以登上风车顶参观。拉曼查地区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园种植区域,高纬度下明亮的阳光也是西班牙号称日不落帝国的重要原因。

    参观孔苏埃格拉的游客很多,多是国人的散客以及日本人和台湾同胞的旅游团。

    山头的风大得惊人,拍摄下面这张用nd镜长曝的照片时,哈乐曾经绝对信赖的捷信脚架居然摔了个跟头,D800的取景器也被砸了个小窟窿,好在不影响后面的拍摄。

    细心的读者一定不会错过右下角骑着战马,手持长矛的Q版堂吉诃德。

    小V@孔苏埃格拉风车群,每座风车都有自己的名字,也都有着自己传奇的故事。

    西班牙、葡萄牙也是近年来欧洲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但此行过程中,两国人民开朗、乐观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虽然小说中的堂吉诃德作为一个荒诞人物出现,但他屡败屡战的不服输精神,是我们现代人值得学习的优秀品格。

    托莱多(Toledo)Day11-Day12

    进入托莱多意味着旅途也进入了尾声,傍晚入住国营旅馆前,先去托莱多小城逛了一圈,车停在城门口,紧邻登高大电梯。托莱多地理位置离马德里很近,在马德里之前曾是西班牙首都,所以跟塞戈维亚一样名气很响,但是也许位于高耸的山头,个人感觉生活气息不如塞戈维亚,而且托莱多因兵器闻名,所以小城的街道橱窗里满满透露着冷兵器的味道。

    托莱多的亮点在国营旅馆,虽然天气算不上好,但是晚霞却红的不像话。高耸的方形阿尔卡萨堡被红色云霞笼罩,为冷冰冰的古城带去一丝暖意,天色渐暗,国营旅馆位置偏僻,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便只能在古堡似的旅馆中祈祷之后的回程顺利。

    从观景台望去的美景便是生于克里特岛的画家格列柯笔下的古城场景。古城三面被塔霍河环绕,托莱多曾经是西哥特王国的首都,之后又被伊斯兰教徒统治了400余年。在11世纪被阿方索六世征服后,天主教一度掌权,直到该地经济被犹太人掌握。托莱多是三种宗教文化的融汇地,也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被称为“停止在16世纪的城市”。在观景台欣赏日落时,从古城西面飘来一片火烧云,美不胜收,古城最显著的建筑是大教堂和阿尔卡萨城堡。

    托莱多的小巷蜿蜒曲折,容易让人失去方向感。古老的城墙后面是城市悠久历史的印迹。

    阿尔卡萨城堡(Alcázar de Toledo) 是标准的方形堡垒,也是从Parador观景台望去的最高点和标志性建筑,曾经的防御性建筑现在成为托莱多兵器博物馆和内战纪念馆。

    托莱多城门前有个环形广场,在旁边的公共停车场停好车,我们乘坐大扶梯上山,下图就是上山扶梯的入口,非常方便。扶梯入口应该离比萨格拉城门(Puerta Nueva de Bisagra)不远,没有特别留意。

    扶梯顶部平台眺望山下的托莱多,绿化不错。

    时间不多,我们沿着古城外围前往太阳门。古城依山而建,但也因为被限定在这块特定环境,最终容不下京城的规模,搬迁至马德里。古城一代代的统治者受限于地理条件,拆除、新建,再损毁,重建。现在的古城基本定格在十一至十四世纪,而自从被定义为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之后,古城的改扩建都受到了严格控制。

    拥有双重摩尔式拱门和塔楼的 太阳门(Puerta del sol) 上确实有太阳的图案。没有阳光,所以没有能印证太阳门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地处子午线,从日出到日落,只要有阳光的日子,太阳门就会被照耀光辉。

    高大巍峨的阿尔卡萨城堡与尖塔楼。

    逛完古城去Parador古堡酒店的路上经过 圣马丁桥(Saint Martin Bridge)。 塔霍河河水湍急,水坝将河水拦截,而古桥墩横跨滚滚河流,桥头堡和身后的托莱多古城堡前后呼应,一气呵成。

    哥特式古桥也是古城堡的入口之一,桥两侧风景很美,整个河谷与古城尽收眼底,非常壮观。

    哥特式的 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de Toledo) 曾经是西班牙教堂的精神中心,同时拥有西班牙大主教席位。由于漫长的建设周期和经历的不同时期统治者,除典型的哥特式外,壮丽的大教堂同样是各种风格的大熔炉。

    下图是教堂正立面的免罪之门,左侧的钟楼在国营酒店观景台看来鹤立鸡群,大门右侧是莫扎勒布礼拜堂。

    另一侧利昂门精美的门楣上装饰有各种宗教人物,穿过利昂门便是教堂的主祭台。

    教堂回廊的壁画描绘着宗教中的场景。

    教堂拱桥的下方是西立面的莫尔莱特门,教士、教徒从这个教堂的主入口将面包分发给穷人,从此门穿入就是教堂的回廊。

    聚会厅有着穆德哈尔吊顶与文艺复兴壁饰,壁画描述了基督和圣母的故事。

    圣器收藏室就像一个小型画廊,祭坛上的画作是埃尔格列柯专为大教堂绘制的,同时大师提香、戈雅也参与了创作。

    主祭坛后面的精美雕饰描绘了耶稣一生中不同的场景。

    阿尔卡萨城堡之外,大教堂的钟楼可以说是一柱擎天。

    马德里(Madrid)Dat12-Day13

    从塞戈维亚到马德里,短短两周的游历却间间断断写了两个整月,自驾也回到原点。马德里没有预留太多的时间,只是抽空去了伯纳乌球场和普拉多博物,两处的精彩给我们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如果有时间,下次一定将马德里好好逛逛,文艺的马德里感觉是座画出来的城市,不如巴黎罗马那样立体,不如伦敦那样写实。逛一圈普拉多——藏有世界上最好的西班牙绘画作品的博物馆——更确定了这一点,没有哪里比普拉多带给我们的绘画视觉冲击更强烈的地方了,尤其在这样一个空间,再精美的雕塑相较于绘画也变得黯然失色。

    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El Estadio Santiago Bernabéu) 是足球运动的圣殿。虽然哈乐和小V算不上铁杆足球迷,但来到马德里一定要到这传奇球场进行一次朝圣之旅。

    体育场旁边就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停车场,下图是Bernabeu Tour的售票厅。

    可以想象比赛日这里就是球迷欢乐的海洋。

    这座皇马的主赛场可以容纳7.5万人,参观行程涵盖了运动场、更衣淋浴室、新闻发布主会场、博物馆和俱乐部商店等方方面面。

    世界级的球场对草皮的养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皇马三个最重要的赞助商。

    球迷看台

    球场主席台

    珍贵奖品陈列室中的球星球鞋。不得不感慨世界足球豪门的球场陈列室及参观线路设计的非常合理,将俱乐部的历史和足球理念向全世界球迷一一展现。即使不是皇马球迷,整个tour也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Real Madrid CF历史上的队徽。

    球星签名的比赛用球

    The best track record of the world. 除了足球队,皇家马德里篮球俱乐部与享誉足球界的“银河战舰”同出一源,成立于1932年,同时征战西班牙国内联赛、国王杯、欧洲篮球冠军联赛。从战绩看,皇马篮球队在西班牙和欧洲篮坛的辉煌丝毫不亚于足球队。曾经驰骋于NBA的鲁迪.费尔南德斯就效力于这只球队。

    球队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书籍杂志。

    在皇马与西班牙国家队都有着显赫战绩的门神卡西利亚斯的金手套。

    当然,除了大罗、劳尔、齐达内等等世界级巨星外,占据俱乐部现役球员最显赫位置的C罗无疑是陈列室和整个Tour出镜率最高的球星,下图是11年欧洲金靴奖的奖杯。

    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建设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好和最现代化的体育场,2014年实现翻新变脸后,继续成为体育和建筑领域的标志性建筑。

    皇马2015-16赛季一队大名单队服展示。

    皇马球员更衣室

    皇马主队淋浴室

    球员按摩室

    皇马主场赛后新闻中心

    参观完毕后出口处就是皇马俱乐部商店,球衣根据号码一字排开,气势十足。

    各种足球相关用品是游客和球迷争相采购的旅游纪念品。

    俱乐部商店体育场旗舰店正门,顾客与球迷络绎不绝。

    下次再来一定要亲身感受一次球赛现场的气氛。

    p.s. 写完球场这一章节的第二天,一代传奇齐达内上任皇马主帅,正式执掌银河战舰。

    在朝拜完伯纳乌后,我们向南继续向市中心行驶,沿途在Calle de Serrano完成旅途的最后一次采购。在西班牙大小城市经过许多个英国宫,真正进去逛的也就这一家。

    英国宫除了西班牙本土及欧洲常见的各大品牌外,超市、餐厅一应俱全。

    根据Tax Refund的提示板操作,非常简便。积满90.15欧,就能凭小票填写退税单据。

    小V钟爱的西班牙本土品牌——Uterque。

    Serrano大道街头建筑,前后两周的行程,回到马德里才感觉回到了大城市。

    将车泊在阿托查火车站后,我们步行前往普拉多博物馆。火车站对面的农业部大楼。

    新古典主义的 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 本身就是一件杰出作品,博物馆藏有世界上最好的西班牙绘画作品,从中世纪到18世纪,从格列柯、委拉斯凯兹和戈雅等本土殿堂级大师到欧洲其他画家的作品。

    博物馆不能照相,带着导览走马观花近两个小时后,走出博物馆已近黄昏,出门拐角处的 皇家圣赫罗尼莫教堂(San Jerónimo el Real) 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端庄美丽,教堂是16世纪为伊莎贝尔皇后建造,后来成为马德里的皇家教堂。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75年的加冕礼就在这个教堂举行。

    阿托查火车站(Estacion Atocha)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大的铁路总站,提供前往葡萄牙与西班牙南部的铁道服务。火车站前的环形道路总是车水马龙。

    火车站候车厅由西班牙建筑师拉菲尔.莫尼奥技术打造成一片热带雨林花园的形象。他运用钢结构、玻璃幕墙和传统红砖石材建构出一个温室,日夜运作的洒水系统,精心地滋润着整排的热带植物。在这个世界最美火车站之一的候车厅等候火车丝毫不会觉得乏倦。

    夜间的马德里街头

    酒店位于马德里皇宫、德波神庙和西班牙广场三角形的中心,最后一天清晨时光,我们起早对周边景点看了个大概。 德波神庙(Templo de Debod) 是埃及政府为了感谢西班牙工程师们在修建阿斯旺大坝时所做的贡献而赠送的礼物。古庙在公园的高地上,3扇大门排成一线。高地本身也是眺望马德里的好地方,只是没在此欣赏日落稍感遗憾。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 地处马德里交通最繁忙的地段,是1930年为纪念塞万提斯建造的,正对广场的方尖石塔端坐着塞万提斯雕像,下方俯视着手持长矛骑瘦马的堂吉诃德和他骑着小驴的矮胖仆人桑丘。广场正后方耸立着被王健林收购的 西班牙大厦(Edificio España), 据说他对马德里人民心中最重要地标建筑的改造计划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层层阻挠。西班牙大厦左侧的马德里塔楼(Torre de Madrid)曾经是当时欧洲最高的混凝土建筑。

    中国首富对西班牙大厦的改造计划除了内部的酒店装修外,同时涉及到外立面改造,这也触及到了西班牙人心理的底线,因此迟迟没有开工。

    除了作者和他笔下沉迷于骑士小说的主角与仆人,旁边的雕塑据说是堂吉诃德书中始终在找寻的梦中情人,杜尔西内娅。

    10.12日是西班牙国庆日。我们离开马德里的时候王宫正在为庆典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前一晚经过王宫时,皇家乐队的仪式彩排正在进行中。当时正值大批难民涌向欧洲的时期,王宫不远处的建筑上贴上了大幅标语“Refugees Welcome”。

    马德里王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 是仅次于巴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国庆等一些重要的仪式、庆典活动仍在此地进行。

    豪华的皇宫外观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

    位于正门前的武器广场,除南面透空围墙外,北面及东西两侧依次为宫殿、游客中心和皇家军械库。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入内参观。

    王宫以南的 阿尔穆德纳大教堂(Catedral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lmudena) 始建于1879年,差不多一个世纪后才竣工,这座从托莱多迁都至马德里而新建的马德里教区主教堂也是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

    短暂的伊比利亚半岛西葡行因为各种经意或不经意的等待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变得漫长,如果下次再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我们想应该是和水瓶阿萌一起,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关于美食

    西班牙美食

    西班牙美食融合了地中海与阿拉伯地区烹饪的精华,深受旅行家和美食家的喜爱。西班牙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到西班牙旅行却没尝过Tapas和生火腿,算不上到过西班牙。”只是外乡人来到这里可能对这个国家的就餐时间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哈乐和小V出行前没有对吃做过太多研究,基本属于逛哪吃哪,另外就是选择本地人多或者是有Tripadvisor猫头鹰标志的人气餐馆。

    塞戈维亚

    Meson de Candido

    (Plaza del Azoguejo, 5, 40001 Segovia, Spain)

    这家餐馆位于塞戈维亚标志性的大水渠旁边,二楼靠窗的位置很好。餐馆主打的烤乳猪是当地的美食头牌。

    橱窗自然是餐馆的招牌菜。

    西班牙晚饭供应很晚,我们到达时,店里员工还在收看球赛直播,根本无暇招呼我们。下图背对镜头的老人就是这家百年老店的传承人。餐厅印有各国文字宣传册,老板在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亲自递上中文版手册。在穷游,这家店和这位老人出镜率似乎很高。

    底层大堂,这张图片能看到老板侧面。餐馆的装饰很有味道。

    我们还在等待期间,室外露天餐位已经接待了一批中国团客,按照菜单介绍,这样一整只烤乳猪是六人份。哈乐还在拍照时,另一头已经完成了用餐盘边缘切割,“咣当”砸向地面的仪式,随之而来的是国人一片叫好声。

    我们两人点了一份烤乳猪和一份橙香鸭肉。乳猪皮很脆,肉很嫩,但吃多了会腻,而且毛可能特意不剃干净。鸭肉甜的咸的混在一起,味道有些怪怪的。总之,名气大于体验的一家餐馆。不过二层的靠窗位置确实非常好,窗户打开可以从二楼位置拍摄大水渠和广场,片头塞戈维亚的封面照就在此咔嚓。

    下图就是在他们家二层阳台拍的,露了些头的火烧云。

    Granier Panes Artesanos

    这家似乎是西班牙比较有名的烘焙坊连锁店,后来在阿维拉、龙达、马拉加、塞维利亚都遇到过。

    早餐物美价廉,生意兴隆。

    马约尔广场旁的蛋糕店,途中水果蛋糕是水瓶阿萌的最爱。

    阿维拉

    Granier Panes Artesanos

    这是有多爱他家啊,早饭刚在塞戈维亚分店吃过,我们午饭又在阿维拉古城的Granier享用,小V对他家的羊角面包也是情有独钟。

    萨拉曼卡

    Don Mauro, Asador Restaurante

    (Plaza Mayor, Salamanca, Spain)

    位于热闹的马约尔广场的这家餐馆外区是当地有名的Tapas小吃店,看着比较casual,再往里走,则是另一番景象,精致隆重的正餐厅。哈乐和小V各点了一份羊排和牛排,味道非常入味,服务生知道东方人吃不惯半生不熟的牛排,还贴心地吩咐厨师精心料理。

    价格不便宜,但是美味的食物和贴心的服务让人真心享受。

    他们家外区的tapas餐区,人气爆棚。

    塞维利亚

    Modesto

    (Cano y Cueto 5, 41004 Seville, Spain)

    就在王宫旁,我们停放车辆的公共地下停车场上方广场的一家当地餐馆,人气比较旺,西班牙的餐馆露天位置比较受欢迎,乘上菜间隙进去咔嚓一张。

    此行第一回品尝正宗的西班牙海鲜饭,两人份,好吃到不行。只是可能生意太好,上菜等待时间实在有些长,赶了四百多公里路,在西班牙广场待到亮灯,回到这里时我们早已饥肠辘辘,更何况还要赶场Tablo Los Gallos的佛拉门戈专场。

    Modesto Restaurantes的彩色瓷砖招牌

    Salt and Sugar

    (Ximenez de Enciso, 12 Seville, Spain)

    西班牙期间吃到过最好吃的croissant,咖啡餐具也很漂亮 。

    门面很小却很温馨迷人,除了店内可见的空间,小巷对面零散摆放着一些餐位,紧张时还要等位。

    本文内容来自租租车用户X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