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捷克旅游攻略

    又到了一年一度不要脸的请长假的好日子啦!先拽一个几乎每个去往捷克奥地利的小伙伴都用过的烂大街老句子。

    尼采曾经曰过

    “当我想以一个词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这位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不经意间为我们制定了本次的行程,尼采哥,就按照你说的来 ~

    有一种时光从未走远

    D1 签证登记风波

    9.30下午刚到大连机场,就遇到了坎儿,办理登记的人员拿着我们的护照瞪着眼说,你俩签证明天才生效。纳尼???我一看,艾玛,可不是么,签证上写着10.1-10.16,这不毁了么,姐顿时就有一种血液直冲脑顶,各种眩晕,耳朵里锣鼓喧天的感觉,不会不给我们办理登机吧,机场美女说,不会不会,因为你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明天了,不过你经停这么久是不是想出韩国机场啊?我说是啊是啊,我住宿都订好了啊,美女说那韩国那边恐怕不能放行啊,你这没生效的签证不算是有效签证不能享受免签停留的政策啊,我说那咋整啊,那是不是过了半夜十二点我就可以出去了啊,美女说那倒是,不过那样你出去还有啥意义,我说我咋地也得找个睡觉的地方吧,美女跑来跑去询问了好几个机场的大咖级工作人员,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我和大明哥需要签署一份承诺我们不会在签证生效前出韩国机场的声明才给我们办理了登机手续。

    过了安检,沮丧的坐在登机口,开始琢磨能有啥途径蒙混过关顺利在一个小时后于今天走出韩国机场,猛然想起新西兰的签证还在有效期内,翻开护照一看,果然还有大半年呢,于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新西兰的签证上,落地后,忐忑地走向韩国海关的小妹,小妹问去哪,我赶紧自作聪明的回答,先去布拉格,再去新西兰,小妹一脸大写的懵比,估计在纳闷,你这是什么飞法,先往北,再往南,这么喜欢坐飞机么。然后小妹说,行程单拿来我看看,我心想坏了,我行程单上只有布拉格往返这一节骨的,没办法,也只能凑合递进去了,小妹拿着行程单和签证,皱着眉头左看右看思量许久,拿起海关的印,举了半天,我心里帮她助威:往下盖!盖!!她这才犹豫的盖了下去,真是善良的小妹妹啊,我的心情顿时一扫阴霾,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给个红绸子我当时就能扭一段。

    韩国帅哥不少

    走出机场,天已擦黑,买了汽车票到达首尔站,我和大明顿处于手机没网络,路线不明晰,拿着一张住宿的订单看着鬼画符的文字一脑袋黑线的境地,想想以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大家都是靠啥旅游的,打听呗,在乐天商场,把住宿单递给信息台的帅哥,帅哥非常热心的在地图上一顿找,然后把电脑翻过来,指着屏幕一个弯一个弯给我们讲该怎么拐,虽然在家乡我属于路痴那伙,但每次出门在外,姐总能调动身上每一根认路神经,一次性就听懂了那个并不算太好找的地方,帅哥不放心,从头开始又讲了一遍,既然这么帅,那我就再听一遍吧

    办理住宿时,发现民宿的年轻老板更是帅得出神入化,之前听谁说过,韩国男人这么帅,怎么可能不早恋嘛,嗯,颇有道理 ~

    一安顿下来,人就爱饿,民宿老板指着黑暗中的不远处,说就左边那一片,哪家都行,我和大明哥高高兴兴坐到了一家小店里,根据到达首尔这一路的经历,我们得出结论,韩国人的英语还是不错的,基本能沟通,小店里的俩人正在刷碗,没注意到我们进来,我和大明自己静静的看着菜单——

    大明哥,我看咱还是算了吧,别比量了,待会老板娘刷完碗出来再说吧。老板娘洗干净手后,带着温暖的笑容走过来,温柔地说:@#¥%……&思密达,我和大明哥……,当她发现我俩听不懂的时候,又笑了笑,开始使用肢体语言,我俩完全陷在深度的蒙圈中无法自拔,然后老板娘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拿出一个本子,上面写了好多字,用脚趾甲想就知道大概是哪位高人替她写的中文菜谱,早点拿出来不就好了么,打眼一看,大婶,你确定这是中文么?熟谙中文多年的我,还是分辨了很久才看出这都写的是些啥——

    点了一份部队火锅,还想点炒五花肉的时候遭遇到老板娘的激烈阻拦,摆着双手不让我们点,一会儿比量个一,指指菜谱,一会儿又比量个二,急坏了的样子,我们赶紧安抚,那算了吧算了吧,不吃不吃吧,你不会是觉得我俩吃不完吧。强烈建议全世界所有餐馆都给菜单配上图,看看这给外国人填了多少乱子 ~

    俩人把这一桌子吃的精光灿烂,下次有机会非得来尝尝你家炒五花肉是咋回事 ~

    D2 首尔-布拉格

    第二天中午从首尔站搭乘AirportExpress四十分钟便到达仁川机场,跟着一大飞机的泡菜国人于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半降落布拉格,布拉格机场小得不可思议,下飞机走在通道里时,夹道两侧全是拖着行李坐着的人,我们像检阅队伍一样,这是啥情况啊,莫非这上下飞机走一个通道?机场内的指引牌子上列式出的语言种类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地方韩国人的数量已经庞大到韩语可以上墙的程度了——

    打开手机连上网络,等待行李时收获了只比我们早来几个小时的海茹一家这样令人感动的对话——

    这真是亲生的朋友啊! ~

    租车自驾

    继西班牙、新西兰之后,这是第三年在租租车【zuzuche.com】平台上租车了,现在更升级了租租车的手机APP,行走中就可以完成订单。方便快捷的流程,公道的价格,一个给力的驾友群提供无限而且无偿的技术经验支持,网站还提供免费的中文导航和免费的驾照认证件,我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他,不论是出于习惯还是出于热爱,跟定租租车啦! ~

    五个人兴高采烈提了车,由于没弄清楚租租车赠送的全险是怎么用,以为自己保的是基本险,又傻呵呵补了470欧的全险,事后被租车群里的同仁们一顿教育:从租车公司这边看来确实是基本险,起赔额以下的部分是需要我回国报销的,好吧好吧,我们花钱买经验了 ~

    刚到住地,永葆兴奋的海茹带领我们进行了本次捷克之旅的第一项活动——

    看清了么?没看清就对了,这种月黑风高夜,去马路边苹果树下捡苹果吃这种行动怎么能让人看见,还想看清?还想干什么?想不想上天?后来我们渐渐总结出,在捷克啊,苹果啦,西梅啦,核桃啦等等水果干果类的,基本都用不着买,仔细在地上寻么,总会有收获的,此行省下了好多买水果的经费。

    正值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想必布拉格维也纳这些大城市必定充斥着大量的同胞游客,在制定行程时,我们把前七天全部安排在了捷克和奥地利的各种小镇农家乐,看着制定好的行程单,有一种智商爆表的优越感 ~

    D3 塔博尔-百威小镇-CK小镇

    第二天一早,看着除了落叶一无所有的酒店周边,我们决定,到去往CK小镇的途中必经之地,一百公里外的第一站,塔博尔(Tábor)用膳吧。

    塔博尔曾是胡斯运动政治和军事中心,铁路枢纽,胡斯战争简单说来就是当年天主教会的权利极大,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其强占人民财富和限制人民权利达到了一定境地,终于有个叫胡斯的人坐不住了,带领捷克人民发动了农民起义。由于捷克农民战争在欧洲历史上属于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一次战争,所以在捷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跟胡斯战争相关的建筑物或纪念碑等。

    到了塔博尔,又是一副沿途商铺大门紧锁的景象,掐指一算,今天是周日,只好一边抱怨资本主义国家的有钱不赚的觉悟,一边嘟嘟囔囔的去唯一开张的超市吃饭,令人惊诧的是,捷克的餐饮文化真是与美帝等国大不同啊,他们竟然知道先煨肉再烹饪,不仅仅是相当进味儿,简直是咸得发齁啊,东北人民以后出门玩儿可以来这地方,最起码在盐劲儿方面还是扑面而来的家乡气息 ~

    看到这儿,有木有一种像素捉急的感觉,对,此行中,为了更好的旅行体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日子没带相机出门,还有很多场合由于过于高大上,觉得掏出相机拍照的行为显得特别low,只能用手机偷拍,结果。。。小米手机的摄像头确实经不起考验啊,好在呢,姐心态好,嘴还硬,反正只为记录给自己留个念想,清不清楚的无所谓了

    吃了一肚子咸到死的大排骨和大肘子,开始用脚丈量这个静谧的小镇,从小镇外围的停车场向外看去,护城河温柔的环抱着塔博尔——

    颜色明快各异却协调统一的房子坐落于沿街两侧,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多阴雨的国度,房子这样肩并肩的建着,如何解决通风采光等问题,诡异的是,屋里却并不潮,看来,三层玻璃加半米厚的外墙不是白建的啊 ~

    设计巧妙、装饰大胆的邮箱、垃圾桶等设施带给人的不光是会心一笑的享受,更是一种感动,感动于捷克人民的生活态度,只有悠闲、放松、不为生活奔波、心中充满热爱的人才会把精力放在装点生活的细枝末节上 ~

    三个对生活更是充满了热忱的年轻人饶有兴致地观摩了蜜蜂被蛛网黏住,奋力挣脱却无果的过程,蜘蛛兄,你今天的晚餐还自带甜点呢 ~

    百威小镇

    一路向北,再行几十公里便是赫赫有名的捷克布杰约维采(ČeskéBudějovice),简称CB小镇,也被亲切的称为百威小镇,这里是百威啤酒的故乡,曾经公认的“世界上最好喝的啤酒”,当年的镇名百威(Budweis)这个词儿也就成了优质啤酒的代名词,而我们当今认为的百威是美国啤酒的印象主要是因为1876年一个美国啤酒制造商为自己的啤酒选了这个优质啤酒的同音词Budweiser做了商标,然后两家啤酒厂一起用百威这个商标生产啤酒至今,也同时为了品牌商标权撕逼了一个世纪,最后欧盟采取了和稀泥的办法解决了这个争端,就是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判给了美国,所以,当我们在世界的角角落落品尝百威啤酒的时候,还不好说是哪国的啤酒呢,总体上讲,捷克的甘苦,美国的淡爽。

    在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上,一个奇怪的木质大家伙矗立在广场中央——

    从上往下看是这么个视觉效果——

    这里面也没啥啊,就一个喷泉,被围挡围这么近,抬头看的时候还不得不呲一脸水,真搞不懂为啥要这么整,这也没有要施工的迹象啊 ~

    好在从木制长廊的缝隙中看广场四周的建筑,还是有着不错的景观,如果去掉那些车,就会有一种童话中的各种人物马上就要从房子里面纷纷走出来到广场上狂欢的错觉 ~

    兴建于16世纪的黑塔(BlackTower)坐落于广场的东北角,毗邻圣尼古拉主教座堂——

    该塔除了报时的功能外,从前还作为全城火灾的瞭望塔使用,从陡峭逼仄的二百多级木质楼梯爬上塔顶,整个CB小镇尽收眼底——

    CK小镇

    由于一路上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一共180公里跑了一整天,傍晚才到达克鲁姆洛夫,即CK小镇(CeskyKrumlov),CK小镇曾经有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头衔:欧洲最美小镇、世界最美小镇、被遗忘的中世纪小镇。。。整个小镇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二百多年来远离现代文明,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小镇的街道和建筑都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

    车只能停在城外,拖着箱子在石板路上咯噔咯噔走了好几百米路震得胳膊都麻了才找到住的地方,却楼门紧锁,抬头看看天,这还亮着呢啊,不会连前台都下班了吧,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看了半天,才在门上发现贴着一张纸,还画了张地图,让投宿的客人们到某个饭店去取钥匙。

    艾玛,这买卖做的,人手也太紧了吧,好在还没到饭点儿,服务员擦擦手帮我们登记给了我们钥匙,并叮嘱每次出门的时候别忘了把楼门也锁上,好吧好吧,都听你的 ~

    虽然入住的过程曲折,进到屋里却是大大的惊喜,有厨房!有厨房!!有厨房!!!终于可以摆脱齁咸齁咸的大肘子和大排骨啦!!! ~

    然后呢,我们晚上呢,就在取钥匙的饭店呢,又吃了齁咸齁咸的大肘子和大牛排大烤鸭,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个逃不出去的大坑 ~

    有意思的是,饭店门前有他家两道招牌菜的中文翻译,估计是不知道用什么软件翻译的,也不找人审核一下就打出来贴上了,“来自我的华为手机”是什么情况 ~

    D4 CK小镇

    次日清晨,看着小镇上摩肩接踵的房子,终于开始习惯而不再纠结于考虑通风采光的问题了 ~

    老何同志在美景中感觉有点颤抖,想回去取件外套,海茹姐姐却拒绝陪同,于是受到了这样粗暴的对待——

    在他们回去的间隙,我负责看着小何,小何同志对广场上肥成一坨的鸽子非常感兴趣,拿着相机一顿拍,在后来的行程中老何教育小何时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这边的鸽子不要撵,它们平时都不运动的,那么胖,你一撵它们一跑,心脏病发作会死掉的 ~~~ 唉,这些老何眼中可怜的,脆弱的鸽子啊 ~

    CK小镇镇中心的活动主题就是闲逛、闲晃和横晃,其间在颇具当地特色的小店中淘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从去年新西兰之旅开始,老何新添一个爱好:攒石头,别的不说,每次回程的时候,他那箱子不是一般体力的人都拿不动。不论买的还是捡的,老何总能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异国他乡寻觅到数量可观的石头,海茹对此非常恼火,赌咒发誓如果这些石头将来在家里被她看到,她第一时间都扔出去,我和大明本着看眼不怕乱子大的精神支持老何,并期待他早日攒够一定数量的石头买地建别墅 ~

    CK小镇又是一座被捷克最长的河流——伏尔塔瓦河自然切割而形成的一小片区域,看来此国河流资源确实丰富啊,就这么流着也不心疼,也不开发个漂流项目啥的,真是任性啊 ~

    东欧总体来说不算富裕,捷克更是不富裕中的贫下中农,在我看来,做事没章法,工作不积极,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非常严重,就拿我们在CK登城堡来讲,由于不懂德语,打算放弃博物馆只选择登塔,故只买了登塔的票,而当我们进入城堡后,既没有指引的标识也没有引导的工作人员,大家没头苍蝇一样的在里面乱走,我们五个人在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无奈的用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了整个博物馆甚至看了个电影,然而都转出去了也没找到登塔的地方在哪,重新回到博物馆入口处,才发现检票的工作人员姗姗来迟,打开右边的门给我们让进了登塔的通道里,我们真的不想参观博物馆来着,我们真的不是故意占便宜来着,我们真的不是想得便宜卖乖来着。。。

    巍峨的城堡耸立在与小镇一桥之隔的城边——

    博物馆既然由于管理漏洞免费进去了,也勉为其难的参观一下吧,这个家具的设计深得我心啊,俩人窝在这里面聊天都不用拧脖子说话多得劲啊,天冷的时候还可以坐在壁炉旁同盖一条毯子,虽然跨越了数百年,还是能深深体会到有钱人到什么时候都这么会享受 ~

    小小的电影院只有两排座位,还离得很近特别挤,就这样,当年有演出的时候,有资格来看演出的人们也要穿着正式的服装前来出席,真想象不出来过去欧洲贵族那么拖沓繁冗的大裙子都是怎么塞进这样狭小的座位里来的,估计离开的时候也是一身褶子吧 ~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聚堆讨论城堡里的塔到底在哪,小何断言:咱们去的这个就是塔,没有其他入口了,我们纷纷表示不可能,塔么,顾名思义咋地也得比周边建筑都高出来许多啊,咱们这刚上个二层楼转一圈就下来的怎么可能是塔,不对不对,继续讨论。由于干站着研究累还嘴干,在城堡里找地方歇歇喝东西,负责管理公款的我每次一到旅游景点消费就有一种想把钱包捂住的受迫害感,看了城堡的小小咖啡馆中的菜单,艾玛,该吃吃该喝喝,别有什么顾虑,跟外面消费水平一样一样的,就是捷克人民不管吃什么上面都呲了一大坨奶油的饮食习惯,直到离开那天我们还没太适应 ~

    第二次拿着一早就买好的票径直通过卖票窗口重新上楼,终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走上了登塔的正确的路,在塔顶,海茹强烈要求给大家拍合影,于是。。。你们分出来我们是在塔顶还是在笼子里了么?

    从塔上下来,到达城堡的花园和长廊附近的时候,海茹强烈要求使用她在来捷克的路上于法兰克福机场新买的三脚架,除了老何,我们仨都属于及其反感被拍照的人群,经常出去玩儿一大圈都没几张带人的照片,海茹每次提出照合影要求的时候,大家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四散逃开,然而想到小何都背了一天三脚架了,不用一下貌似对不起他付出如此多的劳动,行吧,来吧,尽量快点儿就行 ~

    由于新买的,操作并不熟练,不仅耽误时间,还遭人围观,这地方别的没有,就是人多,随便找个谁都能帮忙拍照,估计工作人员都没太见过在城堡里支三脚架拍合影的,都容易被路人踢翻,海茹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海茹调试的功夫,我们都给她拍完好多了——

    我跟老何站在她所说的“不许动”的地方肆无忌惮的嘲笑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态度也从戏谑转为了焦急,咱们能不能快点整完别在这丢人啊

    终于拍完了,简直是世纪大工程,大家如释重负地呼了一口气,这是此行当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这个崭新的三脚架,同时,我们也确实低估了跟我们思路一样的,这七天同样在捷克农家乐的人群,那真是乌泱乌泱的啊 ~~~ 以后来捷克的朋友们,真的不用带三脚架了,满大街都是人,随便抓一只都可以帮忙拍照的,我们也被抓了好多次 ~

    从城堡下来,我们欢呼雀跃着跑到一家小超市想买点儿菜回酒店涮锅,却惊奇的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叶菜,满眼都是洋葱、胡萝卜、黄瓜、土豆……好在看到了辛拉面,好吧,我们下个大学寝室版的方便面吧 ~

    如果不是脖子短,我的口水就要进锅了——

    饭后沏一壶从国内带来的小青柑,生活本该如此美好 ~

    就喜欢我们这种赶路的日子下雨,逛景的日子晴天的人品,冒着大雨,几乎开到了捷克高速公路限速的极限130迈,依然被大量的本地车超车,大哥你们这都没有超速拍照的装置么,大家这都是对今生不满意赶着进入下一个轮回么?

    过了边境线,给界碑拍张照,加满油,买好奥地利境内的高速公路票,新的征程即将开始,捷克,一周后咱们再见! ~

    D5 萨尔茨堡

    冒着大雨跑了大半天,中午饭都是用薯片对付的,终于跑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Salzburg),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出生地,同时也是卡拉扬的故乡,更家喻户晓的标签是,这里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 ~

    安顿下来后的我们就跟寒号鸟似的,饥寒交迫,跟海茹在屋檐下扒拉着大众点评,我大中华指路的吃货们永远都不会让我们失望!找到一家当地特色十足的餐厅,我们坐下前,旁边一桌四个老头老太太正在打扑克,我们落座后不久,几个人收拾收拾离开了,不知道是觉得我们干扰到了他们,还是担心他们干扰到我们,往好处想想,也许是后者吧,东欧人民太客气了 ~

    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菜谱上有图的餐厅,服务员很绅士的向我们介绍他家的特色菜,老何当机立断,就这个,来三人份!在后来的行程中,我们渐渐清醒地认识到,就算我和大明哥都是肉食动物,五个人吃三人份的东西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人份的足矣。。。就咱们国人这吃草一样的饮食结构,这饭量,田径项目干不过欧美人太正常了,大家一定要对我们的运动员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

    整个晚餐过程中,除了往嘴里塞肉,就是一直在观察餐厅里来来往往的客人,不,不能说来来往往,我们在若干顿饭后发现,只要是比我们来得晚的客人,基本没有比我们走的早的,根本就是来而无往。他们饭后总是能抱着一杯喝的饶有兴致的唠上几个小时,以至于我们离开餐厅的时候,屋里几乎坐的满满当当,我们都在纳闷他们哪来的那么多话可说,简直全民话痨啊,甚至有一对我们来的时候就早已吃完开始抱着啤酒在喝的男女,直到我们走还抱着那杯啤酒嘚吧嘚嘚吧嘚,真乃话痨中的战斗机啊! ~

    一群老爷子在与我们一个屏风之隔的位置聚会,很长的桌子围坐着十多个老爷子,由于他们守着餐厅到卫生间的必经之地,每次路过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众老爷子的注目礼,看来大部分中国游客来到萨尔茨堡都住在旧城,像我们这样住在一堆汽车配件店和4S店中间的某个酒店中的亚洲面孔并不多,老爷子们还是感觉挺新奇的 ~

    充分感受了奥地利民风后,异常满足的走出饭店,恋恋地回头给自己留了个念想 ~

    D6 萨尔茨堡要塞-圣沃尔夫冈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近处的几座小山在蓝天的映衬下青翠喜人,高一点的山头在云雾笼罩中若隐若现 ~ 、

    用过早餐,开车到达距离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Hohensalzburg)最近的停车场,步行前往要塞,萨尔茨堡要塞始建于1077年,后来经过历任大主教的无数次翻建和扩建,达到了当今规模,喏,就是最高处的那个大白家伙 ~

    山下喝水的装置精致漂亮,但是不论怎么看都有一种在喝鸟的口水的错觉 ~

    排队坐缆车上要塞的队伍蔚为壮观,所谓缆车,就是类似于一座固定在扶梯上斜着的小车,看起来几十秒就能开到头,竟然要十几欧!我们看看并不那么高的要塞,决定还是省下这笔钱走上去吧,走起来发现,走走停停拍拍照,一共也就用了十五分钟就到达了要塞门口,好吧,老外们是有多懒看出来了吧,这么矮个地方还建个缆车。

    在距离门口最近的宽敞的观景台上,不用三脚架也凹出了像样的造型,创意大概主要来自于第四套人民币。海茹啊你这个败家老娘们,回去的时候路过法兰克福机场看看能不能把三脚架给退了 ~

    向下看去,萨尔斯河蜿蜒地将新城旧城自然分开,在捷克和奥地利行走至今,还没发现任何一座没有河流的城 ~
    在这参观完全不用担心语言差异问题,有各种语言的讲解器可供选择,一路上举着讲解器就是胳膊累点儿,别的没毛病 ~

    从萨尔茨堡的最高点往下看,整个要塞的坚固带来的安全感无与伦比,听了讲解后得知,所谓要塞,并不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完全是历任大主教为了自身安全而不断加固,说白了就是大主教躲事儿用的,太惜命了。萨尔茨堡要塞坚固到什么程度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进攻者曾经攻下过它。不过放在武器装备日新月异的今天,射程已经跨越了一切边塞,再怎么坚固的堡垒要塞也是然并卵,所以现在大主教也不躲在这地方了,此地彻底沦落为旅游观光之所 ~

    由于萨尔茨堡要塞坐落于山头之上,大风不留情面的呼呼刮,再和煦的阳光也让人觉得身上冷飕飕的,再不找个能避风吃东西的暖和地方就要出人命了,相比较要塞其他楼内到处人满为患的场面,餐厅倒是僻静得瘆人 ~

    作为一个著名景观内的餐厅,性价比算是挺高啦 ~

    从萨尔茨堡要塞看下面卡拉扬广场的大金球分外醒目,下山后,直奔广场而去 ~

    广场上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引起了小何的兴趣,想下一盘却除了他自己无人涉及过这个领域,大明哥曾经有着号称“全村第一”的中国象棋底子,凭着这个基础,小何口述了国际象棋规则,大明哥便轻松表示了解,可以开始对战了 ~

    对于棋牌类,姐表示你们的世界我不懂,但是从围观群众专注的目光中,还是能感到这最起码不至于是一场低级的对决 ~

    而我和海茹从围观群众中得出的更重要的信息是,他们在吃什么?很快,海茹和老何也彻底以本地人的姿态融入了围观群众的海洋中 ~

    由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诸多规则太过于相似,以大明哥打遍全村无敌手的战绩跟小何对战基本属于欺负孩子,小何很快败下阵来,央求大明哥再陪他玩一局,但是要知道,那些棋子可不轻啊,冷风中还冰凉冰凉的,下棋这项脑力活动很快变成了体力活儿,大明哥俩手插在兜里拒绝拿出来,此时,旁边一位韩国欧巴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要陪小何玩,于是,一场亚洲跨国大战在欧洲拉开序幕——————

    韩国欧巴根本没管那套,又虐了小何一遍,当满面都是棋子,我还一脑袋浆糊的时候,小何就露出了无奈的表情,大明哥建议:去握手言和吧 ~

    天色渐暗,驱车从萨尔茨堡赶往圣沃尔夫冈(St.Wolfgang),虽说在奥地利的前三天每天周转一个小镇听起来有那么点儿折腾,好在小镇之间的距离都在30-50公里之间,一脚油就到了,沿途风景也很好,车内宽敞舒适,不知道司机老何的感受如何,我们盘腿坐在车里倒是挺享受的 ~

    D7 圣沃尔夫冈

    第二天一早,从阳台看向对面的远山,空气沁凉清冽,赶紧深呼几口,排净肺内来自我大中华的浊气,不过话说,今年由于治理力度得当,姐对2016年大连的空气质量还是有点儿满意的,虽说跟人家这植被茂密人畜稀少的乡间没法比,但只要有进步,姐的心花还是时时怒放着的 ~

    看着阴风阵阵雾气笼罩的山头,果断放弃了坐小火车上山,先安排一个在湖边发呆的项目 ~

    大明哥只要遇到这种静谧的湖边有一个小小的码头的情况,就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钓鱼的欲望往往喷薄而出,截止到目前,从未完成过一次心愿,钓鱼的计划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看着湖里个体庞大数量众多的鱼,大明哥就差脱了衣服一个猛子扎下去了 ~

    养啥啥死,克植物克到骨头缝里的海茹同志每每抬头看到人家窗台上争艳的花,无不羡慕嫉妒恨的恶意揣测人家是假花,好吧,你开心就好 ~

    湖边施华洛世奇店门口非常应景的游弋着两只白天鹅,丝毫不怕人的样子 ~

    结果天鹅太不给面儿了,把姐都逼到退无可退的角落里,依然毫不留情面的下了嘴 ~

    右脚咬完了不过瘾还得再尝尝左脚什么味儿,天鹅好像真的有牙啊,我把脚从她嘴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清晰的听到了牙跟鞋摩擦产生的一串“哒哒哒哒”声,再看看可怜的鞋,俩清晰的道子赫然在目 ~

    中午用餐的过程,小何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情况是这样的:一桌子菜上来后,大家吃得还是比较愉快的,主菜大概就是湖里的那种鱼,腥乎乎的没啥吃头,倒是薯条抢了风头 ~

    西餐这种东西就是这样,桌子上的东西吃光之后,不管吃没吃饱,都觉得不想再吃了,因为准知道再上来的东西也好吃不到哪去,然而小何坚持再要一份薯条溜溜缝,我们说,要薯条可以,你必须给吃完,小何表示没问题,于是,一大盘子薯条上桌的那一刻,我们从多机位的角度捕捉到了小何惊诧的表情 ~

    小何,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好在小何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一根一根认真的往嘴里塞薯条,塞到后来都快噎出眼泪了也没主动提出放弃,大家怕小何吃坏了,阻止了他。在后来的行程中,每当小何想再点点儿什么的时候,总会多掂量一下到底自己有没有能力承担后果,小何,你又进步了 ~

    下午来到哈尔施塔特(Hallstatt),这个小镇的湖光山色就是美景本身,很多人只为来拍照不做停留,然而慵懒的我们从来不愿意这样点到为止,要看就看他个彻底,这里酒店虽有点小贵,不过相信我,一分价钱一分货,推窗见湖,有如人间仙境,我估计这会儿大明哥又想起钓鱼的事儿了。。。

    傍晚,老何和小何在房间里跟古文背诵较劲,到了吃饭时间老何还在发脾气,小何一脸不忿的样子,海茹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真不理解为啥那么多人向往回到学生时代,这有啥好的,出来旅行的大好时光,到了酒店不能好好休息,还要写作业,还要背课文,回去还要补课,还要应付考试……你们都说说学生时代到底有啥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大明哥只能独自出去觅食,哈施塔特这地方听着如雷贯耳,看着如诗如画,咋就没有几家饭店呢,走到哪哪都黑黢黢的,看到路边一个快餐店,卖热狗之类的,俩大概是香港的大哥坐在那吃快餐喝啤酒,问过他们吃的是什么肉,他们吃完了都没说出个所以然,好吧。。。此时,室外的温度大概不到十度,我和大明又绕着城里转了一圈,最后发现,只能在这吃了,跟两位香港大哥一样,我们要了一份不知道是鸡肉还是猪肉的套餐,加上两罐比冷风还冷的啤酒,就着冰凉的空气,坐在歪歪斜斜的桌椅旁开吃 ~

    D8 哈尔施塔特大盐矿

    第二天早餐亮了,这是唯一一次我在酒店的早餐吃到了各种各样的美味鱼类的经历,关键还有很多是热的!是热的!是热的!这段时间的早餐早已把我和大明哥吃崩溃了,面包蛋糕是凉的,香肠培根是凉的,牛奶酸奶都是凉的,水果蔬菜全是凉的……每天吃完早饭好像往肚子里吞了一块冰,完全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我想喝皮蛋粥!我想喝疙瘩汤!我想吃打卤面!我想吃葱油饼!我想……用过这顿相对幸福的早餐之后,冒着蒙蒙细雨,沿着雾气氤氲的湖边,朝哈尔施塔特大盐矿徒步 ~

    在大盐矿买票进去后,领服装的环节我不淡定了,服装完全是按照身高大小发放,150-160cm的一码发的绿色套装,一路上我用来避风挡雨保暖装饰挺好看挺实用一围巾,在这套绿衣服的映衬下,妥妥的环卫大妈的即视感,看给海茹乐的 ~

    下面是被大盐矿工作人员打造出来的由保洁阿姨,包子铺店小二和三个矿工组成的小分队,貌似这个组合真的可以开工了 ~

    矿道内光线极差,没拍出几张像样的照片,好在洞内图片视频清晰易懂,给我们展示了矿盐的形成过程,说白了这片儿的山后面原来也是海,海平面退下去之后剩下的海水被太阳晒干留下了盐,这一大坨盐由于地质运动运动到了现在的地方,之所以这里的盐呈现出不同浓度的粉红色,主要是由于里面掺杂进去了不同比例的铁离子,别说拿灯光在里面衬一下还挺好看的,非常好事儿的我们都上去舔了舔,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舔过了,想必这大盐块也都有着自我消毒的功能吧,不必担心交叉感染 ~

    观赏了矿工的工作状态,领略了井水的咸度,那真是一舔一激灵啊,我说这地方咋吃啥都咸呢,肯定是因为自然条件下空气中都弥漫着咸盐粒子,呼吸都比咱们那边口味重 ~

    向导说,自公元前900年起,古老的哈尔施塔特人就开始在这开采矿盐了,因此这里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盐都”,当年技术不发达,有上千个工人在此开采,现在引入了新技术,目前只有四十个工人在这工作 ~

    按说矿洞里并不很脏,一路上都在纳闷为啥要给我们发这服装,奥地利人民这么讲卫生么?正琢磨着,向导带我们来到一个设施旁,说这就是当年矿工在井下工作的的交通工具之一——大滑梯,啊,终于明白这身衣服和后屁股钉的这块布是干啥用的了 ~

    滑梯底部有个测速的装置,向导介绍说,滑滑梯的时候,身体向后仰的角度越大,速度会越快。平时坐在车里感觉二三十迈的速度简直就是煎熬,但是去掉这层铁的包裹,用肉体感受二十几迈速度的时候,那真是风驰电掣啊 ~

    从矿洞出来的交通工具也很奇葩,当向导说“大家上火车”的时候,我们还在左顾右盼:火车在哪?原来就是画面中间的这个木头条,大家以为这东西不会有多快,便稀稀拉拉的跨坐在上面 ~

    火车开始运行的时候,估计不少人都后悔了,咋没选个挨着把手的位置,这也太快了吧,头顶和四周的墙还给人以很大的压迫感,抓着把手的我匍匐在火车上,就怕刮了头蹭了脸,行驶至一半的时候,发现坐在我前方穿紫色大高个服装的大哥都自然的直腰坐着,我很惭愧,我到底在担心啥 ~

    几分钟后,火车驶出幽黑的矿洞,倒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简陋的交通工具,当年的矿工天天这么玩儿,也挺嗨的哈 ~

    下山时,路过观湖的观景台,这是什么情况,栏杆外面是墙么?

    我们大老远的从中国跑过来,你们就用这样的大雾迎接我们,不觉得自己挺没礼貌的么?

    我们这边儿里三层外三层大棉袄二棉裤的装束跟人家这短袖一比,真的,大哥你是已经失去感知寒冷的机能了么?

    我们只好无奈的朝半山腰的索道走去,在等待入场的时刻,小何突然喊道:快看!雾散了!由于小何同志一路上经常一惊一乍谎报军情,我们也只是将信将疑的抬眼看了一眼湖面,好像真的是能看到一点了,大明哥分析说,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比刚才观景台的位置低,所以能看到一点,不过大家还是充满期待的盯着远方,眼瞅着湖面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所有等待索道的人呜嗷的叫唤着全部冲回了观景台 ~

    什么吉人自有天相,这都是过时了的,咱们仰仗着平素积累的人品,达到了吉人自改天象的境界! ~

    昨晚住的小镇子在观景台的正下方,此时也清晰可见 ~

    小何,明年再相聚,你可能真的就要比我高了,拍合影,我又要回到熟悉的第一排的位置上了

    眼见着雾又一点点笼罩过来,大家心满意足跟周围初识的的朋友们嘻笑着下山,回到镇上,沿着湖岸散步,随便往哪一站,都美得一塌糊涂 ~

    据说哈尔施塔特平日路边有着众多的美术爱好者在此写生,可能是由于下雨的缘故,我们只遇到了一位,估计在这样的日子里,只有狂热的艺术家和对自己要求高到偏执的人才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来满足心头所好吧 ~

    D9 维也纳

    晚上驱车赶到维也纳,安顿住宿之前,感觉路边停车的氛围很异常,在这么难停车的城市怎么会有这么多空位?老何不放心等在车里,我和小何海茹大明办理住宿,办了一半儿海茹想起护照在老何身上,跑出去之前嘱咐我和大明看好小何,我四下瞅了一眼,放心吧海茹,你的儿子已经被洋妞环绕,莺莺燕燕一大群,没什么异常状况他应该不会跑丢啦 ~

    在捷克和奥地利的乡村转悠了八天,终于来到大城市了,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中餐馆啦!!!酸菜鱼、水煮牛肉、担担面、鱼香肉丝,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

    小何吃饱满院子乱转的时候,帮助了一个残疾人搬轮椅,收到了来自残疾人家属和饭店服务员的一致表扬,饭店大总管做主奖励了小何一份冰淇淋,放眼看去,桌子上也就只剩冰淇淋了 ~

    纳什大市场

    适逢周六,可以去维也纳最著名的跳蚤市场,周六集市——纳什大市场(Naschmarkt)闲逛一下,也不知道这周六集市是谁给起的名,上官网上看看,人家明明周一到周六都营业。看看地图上的比例尺,整个维也纳也没多大,腿着去!马路上,这种交通工具颇为拉风 ~

    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给人以穿越到北京王府井的幻觉 ~

    路边的雕像随处可见,驻足观望的大爷从背后就能令人感受到他认真专注的眼神,突然觉得这个魁梧的背影还有点小文艺呢 ~

    路遇巴基斯坦人民为和平而抗争的规模浩大的游行队伍,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不禁思考,什么谁过的怎么样,谁发财了谁落魄了,安全的活着才是第一位的 ~

    穿过市场,明艳跳跃的色彩刺激着每个人的视觉和食欲 ~

    本着哪家人多吃哪家的原则,姐被派去排买馅饼的队伍,在国外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图上和看别人吃都以为是肉馅的,真正放到嘴里才发现不仅是素的,而且是甜的,买吃的真是考验自己的运气和人品啊 ~

    本次东欧之行把本来挺爱吃猪肉的我都吃到了吐,在市场又看到这样摆着整只猪切着卖的,那感觉真是。。。

    海茹,这些花咱们就看看得了,人家活得好好的,别整回家糟蹋了 ~

    穿过一条步行街,可到达纳什大市场的另外一个分会场,主题是卖挂的穿的摆的戴的小玩意儿,如果喜欢的话,在这逛上一天都不会觉得无聊 ~

    按照地图的指示走不太远便可到达到国人心目中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站在门前的感觉就是,这也不咋金啊,而且这么小,不仔细看跟路边的各种楼融为一体,很难跟这么高的音乐地位联系到一起 ~

    绕着大楼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哪个门是开着的,只发现到处都贴着该场演出票已售罄的纸条,音乐之都果然氛围浓厚啊 ~

    在墙根底下现扒拉官网看看这地方到底都几点对外开放,一看才知,每场演出之前的一个小时才会有工作人员开门,海茹此行是铁了心的准备进去听一场音乐会,我们看看自己身上游客的装扮,怕是毁了音乐厅高雅的氛围,只能再百度一下这地方进场对服装都有啥要求,各路网友开始大显神通,各种扒金色大厅的老底啊,说这儿是个砸钱就能来演出的地方,根本没有国人心目中那般高大上,只要不是新年音乐会,你就随便穿吧。

    本着对自己和对游记认真负责的态度,姐还是稍微查了一下这地方的历史渊源,原来这座粉色的大楼全名叫做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属于自负盈亏的民间组织,里面分成很多个音乐厅,金色大厅就是其中的一个音乐厅,当年由于宋祖英同志在这办了一场演唱会,金色大厅开始扬名中华神州大地,紧接着,由于场地费也不贵,两三万欧,一般个团体都消费得起,于是一大波国内演出团队开始来这砸钱租音乐厅演出镀金,搞得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都不淡定了,说2013年前八个月就来了133个中国演出团体,维也纳观众和媒体也不关注,宋祖英都出面承认自己开了个坏头,金色大厅运营部门也觉得这么搞下去名声要臭,赶紧跟中国大使馆和当地华人组织探讨,希望建立机制,对赴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进行识别和筛选。

    好吧。。。看到同胞们已经提前来丢过脸我也就放心了,就穿这身硬着头皮进吧,争取别睡着就是成功!

    由于距离下一场演出还有很多富裕的时间,我们走进一家富丽堂皇的咖啡厅靠时间,咖啡厅能有一个剧场那么大,上百张桌是有了,里的服务人员都是白头发的绅士老爷爷,据说维也纳人对自己的咖啡文化津津乐道颇为自豪,咖啡跟音乐和华尔兹并称“维也纳三宝”,有诗人甚至夸张的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咖啡厅里也凸显东欧人民话痨特质,坐在那就是一顿唠啊,屋里面不说人声鼎沸也差不多了,基本把拉小提琴的声音全盖了,这么奢华的咖啡厅原本以为应该多注意下自己的素质和言行,进来后才发现,同坐在一张小桌的我们几个,不提高几个分贝对方都听不清你说的是啥 ~

    在奥地利各处都充斥着带着莫扎特元素的商品,光盘这些就不用说了,莫扎特杯子、莫扎特盒子、莫扎特T恤衫、莫扎特巧克力……入乡随俗,姐也要了一杯莫扎特咖啡,上来之后看着这一坨奶油就开始发愁了,这玩意是应该单舀出来吃了还是搅合到咖啡里面去?

    思量许久,开始拌吧,说不定能融进去呢,事实证明,我又想多了 ~

    终于靠到下一场演出前的一个小时时间段内,走回金色大厅,果然开门售票了,一问,今晚所有演出门票全部售罄,我和大明正在窃喜,不用穿的花红柳绿进去丢人了,海茹坚定不移的问,那明天晚上的票还有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拿着第二天晚上的演出票在门口往包里装的时候,走来一个大帅哥,腰板溜直,深色紧身风衣,系着温暖的大围巾,头发像挑染似的有几搓白发,反正是帅的难以言表,指指我们手里的票,很热切的眼神,虽然帅,但是明显不会说英语,紧接着他拿出钱包,露出里面花花绿绿的票子,又指指我们的票,哎我去,金色大厅门口还可以倒腾黄牛票啊,这倒是个好事儿,明天晚上一旦因为着装问题不让我们进的话,我们就在这把票加俩钱卖了,看来市场还不错呢。我们指了指票面上的日期,他露出遗憾的表情,努努嘴摊了一下手走开了,艾玛太帅太帅,没有帅哥的照片,只能拍一下这两张有幸被他指过的门票吧 ~

    既然金色大厅给了我们一天的缓冲时间,正好第二天白天没啥安排,就去购物村消费吧,买两件能穿进大厅不给国人丢脸的衣服,狂奔五十公里跑到购物村,惊奇的发现,虽然我们知道周日很多商店不开门,没想到连购物村都不开门,作为一个这么大老远的购物村你周末不开门等着啥时候做生意啊?难怪东欧穷,怎么不穷死你! ~

    本来因为去购物村闷闷不乐的小何这会儿高兴了,立马想起他在维也纳最大的计划,攀岩公园,我们又突突突跑回市内,四个人仰着脖子看他爬上爬下,售票的哥们儿很奇怪,问我们,你们不玩儿么,我们也很纳闷,这玩意不是孩子玩儿的么?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带孩子的家长,除了车里推的吃奶的孩子,剩下的基本是全家齐上阵啊,不光父母辈的上去了,奶奶姥姥都上去了,我估计这会儿海茹和老何也在反思是不是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参与度太低了 ~

    坐在攀岩架子旁边喝咖啡也是个脑力活,谁能告诉我这四包糖到底是什么区别 ~

    干坐着也冷啊,攀岩公园就坐落在名声显赫的多瑙河旁,趁着这功夫好好看看这条河,最大的感受就是太普通了,太太普通了,这啥啊,哪个城市还没条像样的河,这也太天资平平太没识别度了,网上那些照片真是没轻P啊 ~

    尤其是这张,沈阳的朋友们有没有一种回到了浑河南岸的感觉 ~

    老何一直站在原地盯着儿子,冻的耳朵生疼,体现夫妻恩爱程度的关键时刻到来了,事实证明,海茹还是非常经得起考验的 ~

    小何对攀岩是真爱啊,海茹跑去问售票的小哥,这十欧元是玩一圈啊,还是限时的,估计那小哥从来没经历过这种情况,可能大部分孩子都是玩儿一二圈就走了,小哥明显随口现编了一个数,说仨小时吧,小何还真的认认真真照着仨小时开爬,其他游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小何一直拉磨一样的一圈一圈的爬,直到后来自己的手都冻的生疼麻木握不紧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

    吃过午饭,海茹一家三口去参观美泉宫,我和大明哥对看别人家豪宅已经失去兴趣,即便是茜茜公主家的,我俩选择了去维也纳展览馆,由于这展览少儿不宜,两家只能就此一别,晚上在金色大厅汇合 ~

    性展览(SexinWien)展出了从19世纪到现在,性从禁锢状态不断抗争直至开放的进程,还讲述了性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一些器具、男女同性恋的话题等等,还在地图上标注了大量的维也纳曾经的红灯区,由于展出的出版物都是德语的,我俩只能看看图片、实物和视频,排了一会儿队伍才进去,与常规意义上的展览馆不同,这里空间狭小过道拥挤,参观者过度认真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我们几乎很难向前推进,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蹭,一个小小的展厅活活看了一个半小时,一些在当年看来可能是只能在地下进行的演出视频记录,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二人转舞台上的尺度大,看来欧洲这边性抗争还是颇有成效的,性自由的发展速度明显领先于城市发展速度,从女性都不能摘帽子到可以裸体晒太阳只用了二百来年 ~

    看完这个展厅,时间已经不早,楼里的展览断然是没法全部参观了,跑步又参观了一个中世纪的雕像展,当地人泡博物馆的热情真是高涨啊,六点之后,需要广播撵人才得以清空大楼 ~

    晚上跟海茹一家汇合后,互相交换了这一下午的收获,互通照片,讲讲见闻,美泉宫确实气势恢宏奢华无可比拟 ~

    由于维也纳人民工作积极性低下,购物村关张,并没有给我们以换装的机会,只能硬着头皮走进金色大厅,被强制存包存外套,脱完了心情十分忐忑,好在环顾四周,没有一个盛装出场的,这才放下心来。

    进了金色大厅才知道,原来金色大厅是里面金啊 ~

    万能的朋友圈里有人告诉了我我们这场音乐会到底听了些啥,这是一名著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创办的乐团,他曾经是给贝多芬指挥的大神之一,虽然这人已经不在了,创办的乐团香火还没断,幸好采纳了昨天网友们的忠告:千万不要率先鼓掌,果然,今天好几处停顿我都以为是乐曲完结,参照周围的人举动才没鼓出掌来,原来这一晚上将近俩小时的演出,一共就鼓两次掌,而且音乐会这玩意还有中场休息,一曲完结,所有音乐家把乐器留在台上该干啥干啥去了,听众们也去门厅喝香槟喝咖啡,休闲得不亦乐乎,歇够了才回来又奏一曲 ~

    音乐会完结,开车回到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才发现雨刷器下面默默的夹着一张套着塑料袋的纸条,完蛋,肯定是罚单,所有人的心都沉到谷底,据说欧洲这罚款罚得是相当狠啊,这不一定多少钱呢。仔细研究了上面的内容,才知道我们把车在只允许停一个小时的位置上停超时了,这就解释了之前说的这么难停车的城市主干道甚至是金色大厅旁边还能找到停车位的疑惑,原来是限时免费的啊,好在罚单并不大,36欧,还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 ~

    在维也纳最后一天的活动安排是海茹和老何的强项:血拼,地点还是昨天白跑了一趟的购物村,购物村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两家人自从分开之后这一天都没遇上过 ~

    购物村里的老爷们们基本都保持着固定的造型:在门口一边儿看堆儿一边玩手机,或者一边看堆儿一边抽烟 ~

    在奥地利的日日夜夜就这样从指尖滑过,借道斯洛伐克的地界穿回捷克,紧挨着的两个小国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永远不会错乱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哪里,捷克清一色砖红色的屋顶古朴典雅,奥地利齐刷刷的灰黑色屋顶沉稳庄重,虽然邻近,但保留着自己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的底线,只有这样求同存异,这个世界才会变化万千,五彩斑斓 ~

    在捷克和奥地利行走,经常会遇到高速公路维修全幅封闭的情况,由于导航脑子一根筋,只能跟着本地车屁股后面下底道找下一个高速口,而当地人的车速又都是跟急着去见上帝似的飞飞快,常常跟丢,即使找到下一个高速口,有可能也是封闭的,还得找再下一个 ~ 所以以后来这些国家玩耍的小伙伴,一定要在路上留够充足的时间。

    四点半从维也纳的购物村出发,只有两百多公里的路程,由于各种原因,在天都黑透了,房主一通短信加邮件的狂轰滥炸威胁十点以后她就下班了的情况下,我们于九点五十才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位于捷克昆塔霍拉(KutnaHora)的住处,这地方也太僻静了吧,黑灯瞎火的,导致穿行的过程中都没看清镇子长啥样,一路上就遇到俩在街角腻歪的男女再无他人,坐前排的老何和大明哥看了个真真亮亮,着实兴奋了一下 ~

    入住的小家庭旅馆室内的布置甚合我意,房主的小情怀表露无遗,这种用各种风干植物装饰房间的风格,由于本人实在太懒不会打理,只能看看别人的过过瘾了 ~

    D10 捷克昆塔霍拉-塞得莱茨人骨教堂

    第二天清早,在暖暖的被窝里抬眼望见屋顶斜窗外寒风中摇曳的枝叶,被激发出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慢悠悠地泡个热水澡,懒洋洋地收拾 ~

    收拾妥当,冲一杯热腾腾的花草茶,坐在门口悠闲的等待海茹一家,五个人凑齐的时候,根据我们对周边的观察和判断,这个点儿估计够呛能有开门的饭店,由于昨晚赶路,已经错过一顿饭了,今早大家明显感觉身体被掏空,房间里也没啥吃的,这可咋整 ~

    在院子里来回乱转,突然觉得脚下踢到了什么东西,定睛一看,核桃!

    而且还是树熟自动掉落的核桃,外面包裹的那层果肉已自然风干脱落,那就这么定了,早餐就这个了,开始捡!

    捷克和奥地利很多沙拉和拌菜以及糕点里面都有核桃,按说他们也是吃核桃的啊,咋不捡呢,这物质过于丰富确实容易造成浪费啊,都不用特意找,随便一划拉都是一大把 ~

    老何捡了块石头,开始认认真真的为大家烹饪早餐 ~

    别说,仁还挺饱满的呢,吃起来也不苦,对干果极端排斥的我觉得这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生核桃没有之一,不知道是不是在饿疯了的情况下产生的幻觉 ~

    眼瞅快十点了,又不是周末,估摸再懒惰的店儿也该开张了吧,去往镇中心的路上,依然是一副萧索的景象 ~

    看来欧洲人民占起车位来,也是各显神通而且更加直白啊 ~

    昨晚办理入住的时候,老板娘非常激动的跟我们说,别看这个镇子小啊,好吃的可海了去了,还有中餐和日餐呢,还有一个最好最好,每个人来都要吃的,她最喜欢的饭店,老板娘非常认真的在地图上圈出了那个位置,并郑重的写上餐厅的名字,有了目标就好说了,不费劲儿的,我们信步来到这家位置并不算太醒目的餐厅门前 ~

    这座餐厅来头比较大,是以当地的一名历史人物米库拉斯·达启慈基(MikulasDacickyofHeslov)(1555-1626)命名的。他在昆塔霍拉的历史上享誉盛名,是一位重要的作家,文艺复兴时期的美食家,也是一位爱酗酒的花花公子,他就出生在这家餐厅隔壁 ~

    他的家族在16世纪创办了啤酒厂,啤酒的名字也是他的家族姓氏Dacicky。餐厅在美食烹饪,特别是美食多样性上继承了达启慈基的遗产。这里不论从装修还是食物的种类上,都洋溢着传统的波西米亚风格 ~

    按照古法酿造的6种生啤,如果你觉得没那种酒量都品尝到的话,这里还提供贴心的迷你啤酒拼盘 ~

    菜上齐之后,真切的感受到了这真是家烹饪非常走心的餐厅,本来一路上,对当地食物已经抱定了“也就那么回事”的顽固看法,这顿饭,终于扭转了捷克美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

    虽然还是吃猪肘子,但是这脆皮的口感,丰富的胶原蛋白糊满全嘴的滋味,不亲自动筷光靠想是很难体会的 ~

    这汤简直是一绝啊,咸鲜味里带着点儿诱人的酸,我们尝过之后又加了一份,不过外面的这层面包实在是咸的能要人命,看看周围的食客,每桌几乎都点了这款汤,而大家也只是把汤喝了面包皮留在那里,我们才放心的扔下了正在切面包的刀,要是把这面包全吃进去,真有肾衰竭的风险啊 ~

    举目四望,幸亏我们进来的早啊,这会儿屋里完全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网上说,这家餐厅如果晚上来吃,不订座位是根本没有希望当天吃到的 ~

    这么火爆的餐厅,这么亲民的价格(这顿饭五个人加一块合人民币三百多),难怪大爷们都拿这里当食堂啊 ~

    顺着餐厅门前的路,开始不辨方向的乱走,由于攻略做得非常随性(说白了就是根本没有详细攻略,走哪算哪),导致出现的很多宏伟建筑物都不知道是啥,需要到了门前现查,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啊,也没耽误过什么事儿。虽然这种玩法可能错过一些景观,但是心态上的放松闲适无可比拟 ~

    从一个老何又买了一兜子让海茹生气的石头的纪念品商店出来,远处的塞得莱茨(Sedlec)圣母玛利亚大教堂(theCathedralofOurLady)赫然在目 ~

    从大教堂门前的步道往下看,透过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葡萄架子,可以俯瞰小镇的风光 ~

    一个大部分人都患有拍照恐惧症的群体在这里又一次完成了完美的合影 ~

    昆塔霍拉小镇是随银矿的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分成东西两个区,主城西区比较大,东区即塞得莱茨较小,但大多数古迹都分布于此。14世纪时,昆塔霍拉是一座皇城,城中的许多建筑都代表了其曾经的繁华昌盛,塞得莱茨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又保存了18世纪早期巴洛克风格,这些都影响了中欧的建筑风格 ~

    这些建筑杰作同城中一些精巧的私家宅邸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都市画面 ~

    而如今的昆塔霍拉小镇闻名于世的标签却是塞得莱茨人骨教堂(KostelíkVechsavtychakostnicí),说起这座教堂,涉及了很多的历史知识,总的来说涉及到13世纪欧洲对宗教的狂热,14世纪的黑死病和15世纪的胡斯战争,我们从维也纳赶往这里的一路上就在科普这点儿知识了 ~

    我也挺懒的,就长话短说吧,13世纪,当地有位传教士身赴耶路撒冷带回一包泥土洒在这座教堂现在所处的位置,自此,名门望族都以身后能葬身于此为荣,关于耶路撒冷的宗教地位就不用多说了,到现在也不太消停,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小编以幽默诙谐的漫画手法向各位阐述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保证大家看完后对权力的游戏和斯巴达300勇士这类影视作品都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以看脯子肉大汉打架和看大胸妹晃屁股为主了。之所以提到这个公众号,就是因为有三篇跟十字军东征有关的文章,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当年西罗马穷得叮当三响还虔诚信教,以帮助东罗马夺回耶路撒冷为由头反扑穆斯林结果被打得都出现幻听的历史 ~

    所以人骨教堂最初是一座墓地教堂,现在教堂的外围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墓 ~

    几乎每座墓碑前面都放着鲜花,难不成天天都有人来这里祭奠?

    本来不大的镇子,如果正常死亡,这块3500平方米的土地还是吃得消的,但是14世纪的黑死病袭来,形势立马发生了逆转,简单说来,黑死病就是一场规模浩大足矣载入史册的大瘟疫,病毒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十字军从亚洲带来的,由于传染率极高,基本上能想到的水陆空途径都可以传播,治愈率又非常低,于是一面一面的死人,当时死到什么程度呢,从1347年到1353年这几年间,这场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紧接着,以反抗大主教为初衷,半路自己各派打得不亦乐乎的胡斯战争又爆发了,小镇一时间墓地开始紧张起来,据资料记载,最高峰的时候,3500平的土地上竟然出现了3万多个坟墓,姐掐指一算,这合着一个墓才0.11平方米,横着下棺材肯定是不够用了,要说竖着下还差不多,但是让死者站着或者倒立听着总不是那么回事,于是有教士把新的骸骨搬进教堂的地窖,并堆成金字塔状,后来骸骨越来越多,就有人把骨头当成装饰素材,这就造就了今日的人骨教堂,这里大概用掉了一万具尸骨。

    虽说听来恐怖,但是当走进教堂的一刻,感受到的只有肃穆,以及对战争和疾病的憎恶,并没有太多惊悚的感觉 ~

    人骨教堂距离布拉格只有70公里,开不多一会儿就进城了,明显感觉到车难以驾驭了,小路又窄弯又急,我们还租了这么大一台车,难为老何了,于是,办理入住之后,找到地下停车场,车一停,连第二天都没挪地方。导致我们发蒙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对交通标识不熟悉,绿灯右边这个三角形箭头灯亮起的时候,不论是朝哪个方向变成什么颜色,都大可不必在意,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给私家车看的灯,而是有轨电车的交通信号,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信号灯由白变红时,也不知道咋回事啊,老老实实趴在那一动没敢动,后面被我们压住的一排车也素质颇高,等了几分钟才摁喇叭,见我们还不动,无奈反向超车自顾自左转开走了,我们心惊胆战跟过去之后,又经历了几个这样的灯,才慢慢品出点儿滋味来,简直让你吓死了 ~

    到达布拉格当天的第一顿晚饭,毋庸置疑,一定要安排中餐,这地方竟然有川王府!不过味道嘛,只能说在人家的地盘上,就别挑三拣四了。

    我们的住处挑选得非常黄金,夹在旧城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那种脑海中的古朴的味道,被乌泱乌泱的人群一冲击,完全体会不到多少美感 ~

    特别想知道那些拍到布拉格广场空无一人的照片的摄影爱好者们,你们是后期制作工作量巨大啊,还是后半夜爬起来去广场拍的 ~

    大明哥虽然已经脱离了工程圈,依然对娇小呆萌又霸气的小吊车多几分关注 ~

    不远处是大名鼎鼎的火药塔,这本是为了保卫老城区而建造的城墙上的13个城门之一,在17世纪曾被用作火药库而得名,回顾欧洲这段历史,一直在打来打去没什么太平日子,然而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数只占欧洲总人口数的5%,一场黑死病却带走了百分之三十多的人,想想确实触目惊心 ~

    现在老城区城墙早已拆除殆尽,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城门,而火药塔以精湛的雕塑取胜被留存到现在,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高不光当饭吃,还能活得长! ~

    布拉格城市不大不小,用脚丈量全城颇为艰难,海茹决策:买张随时可上下的观光车的票游览!刚开出去一站我们就下车了,去近距离观看一下昨天路过时,这个有幸引起小何注意的大黑球球。事实证明,里面啥也没有,貌似只是地下施工为了避免扬尘而扣的一个罩子,就这么个玩意儿,把多少人都骗过来了转着圈的研究啊 ~

    大黑球球旁边的草地上有一尊雕像,注明这是为自由而战的自由之子,试想,作为狮子,兼具速度和力量以及尊贵的地位,尾巴变成了双头蛇,还长出一对翅膀,那可不自由么,你想干啥就能干啥了,谁能干得过你,你都能上天了 ~

    在等待下一趟车来临的间隙,低头党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

    D11 佩特兰眺望塔

    由于没有计划的在巴士上四处了望,很难决断在哪下车比较好,大家找个舒服的姿势窝在座位里调动全部注意力还是很费解地听着随车导游的讲解,突然,在某一站,车停稳半天,上下车的乘客都已基本安顿好了车都快启动了的时刻,海茹高喊一声:下车!一向无比信赖海茹决策的我们,紧随着她冲了出去,我们这是要干啥?去哪?海茹说刚才我看到一个很高的塔,可以看得很远的,我们上去吧!姐,你确定那个塔让我们上么?海茹问过随车导游确定下来后,大家沐浴着湿润的空气向那座叫做佩特兰眺望塔(PetrinLook-outTower)的高塔走去,在抵达塔身之前,会途经佩特兰公园,里面一尊雕像引起了老何的兴趣,特意多角度拍摄并单独发送朋友圈一组,取名为《深情》,刚才扒拉了一下朋友圈,这老家伙竟然给这组删掉了,老何,别说你这欲说还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劲儿还真蛮可爱的

    远方的那个大家伙看着不起眼,却是全世界最大的体育场:斯特拉沃夫体育场,是的,你没听错,全世界最大的体育场在布拉格,足足有9个足球场那么大,能容纳24万人!这里现在只承办一些官方的体育赛事,估计这么大个体量,动用一次也颇费周章 ~

    观光车停靠点就在斯特拉沃夫体育场旁边,等车的时候,又近距离的端详了一下,感觉一种已经被纳入拆迁范围的气质扑面而来 ~

    虽然没什么人拦着,大家也懒得往里走,网上可以搜到的体育场内部的图片,感受到那种气势恢宏了吧,就这半扇,就四个足球场 ~

    傍晚回到旧城广场附近,小何被刚刚在餐厅认识的小伙伴拉去游乐场玩儿,海茹老何作陪,我们只好跟海茹一家分开,朝查理大桥方向走走看看 ~

    天色已暗,如织的人流尽数散去,布拉格终于还原了时光凝固的在数百年前的模样,无须特别的目的地,漫步在光滑的石板路老街,游荡于漫不经心经营着的街边店铺,已足够目不暇接 ~

    布拉格之所以能有这副美丽的面孔,还要感谢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同志,查理一心想将布拉格建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于是将石板路铺满布拉格的每个角落,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这路面,才一下子能把所有人都拉回到数百年前,这要是把路面换成柏油的,那基本布拉格就稀碎,根本不值得一提,查理四世肯定想不到,他这一决策竟然贯彻执行了从十二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布拉格的旅游业到现在还得仰仗这位1316年出生的好同志 ~

    路过布拉格天文钟的时候,恰好快到整点,天文钟底下挤挤挨挨的全是等待敲钟的群众

    海茹之前说过,整点敲钟的时候会从某个窗口出来一只鸟,看着塔楼上这么多个窗,不知道该往哪个口看 ~

    终于整点的钟声敲响,我们的眼神迅速上下扫视着,哪有什么窗口有东西出来啊,经过大明哥的提醒,好不容易看到有俩小窗里面有人影在晃动,哎呀,就这么个景象啊,12尊耶稣门徒在窗口依次走秀,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那啥,这值得大家提前十五分钟就翘首以盼的么 ~

    上面的各路神往下看,下面的路人往上看,就这么大眼瞪小眼,持续了几十秒钟,小门缓缓拉上,伴随着人群中的阵阵掌声,不禁为老外们这种投入的生活状态所感染,长期能保持这种亢奋和自嗨的模式 ~

    广场另一边的建筑物外墙上,正在上演灯光秀,五彩的色块不断变幻着形态,跟大明哥路过时,驻足观望了一会儿,更吸引我们的是那些全神贯注的围观群众,我俩以为待会儿兴许能上演更精彩的桥段,说不定能蹦出来个魔法师什么的,便融入到围观群众的队伍中,还一个劲儿往前挤想占据个好位置,但是灯光秀就一直这样晃来晃去的结束了。当一切归于平静,广场也瞬间黯淡了的那一刻,整个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和大明哥一脸诧异的环顾:你们在为什么而喝彩?有意思么?当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满足的笑容,我猜想,大概是我狭隘了,这么精彩的灯光秀都没看出趣味来,低俗!喏,就是左下角的这栋楼,大家用心感受一下 ~

    D12 查理大桥

    只需几分钟,便可从旧城广场溜达到查理大桥的桥头 ~

    踏上大桥的那一刻,大明哥有感而发: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我仔细想了想,跟大明哥说,指不定真是谁化身石桥,今年正好五百年,等的就是咱俩之间的某一个呢,扒拉一下百度,死了这份心吧,这桥都快七百年了,他等的人已经过去了 ~

    话说蜿蜒的伏尔塔瓦河上,共有18座大桥横架在河水之上,而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民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于1400年竣工,桥长520米,宽10米,这里同时也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有人说,不在查理大桥上多走几个来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布拉格,那好吧,咱们开走! ~

    从侧面看查理大桥和对岸的城堡更是美不胜收,总感觉穿着大裙子跑过这座桥,就有王子在城堡迎接他的公主我了 ~

    D13 卡罗维发利小镇

    距离布拉格以西120公里外,有一座小镇叫卡罗维发利(KarlovyVary),也有个别称叫查理温泉,是著名的矿泉疗养地,该地以可以喝、能治病的温泉闻名于世,在布拉格的第三天,我们驱车赶往这里。

    查理温泉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想当年查理国王非常喜欢狩猎,一只小鹿被国王射伤,跛着腿逃去,国王策马紧追至山下泉中,谁知趟过热温泉水的小鹿腿却奇迹般的好了,国王命御医对泉水进行化验,结果证明泉水对治疗多种疾病有奇效,于是,人们在山上为温泉的第一个受益者,小鹿,建起了一座雕像,也用发现温泉神奇功效的查理国王的名字来命名温泉。我猜,国王当时定是没追上小鹿,怕没面子,回去才跟底下人这么说的,御医也真是配合,大家估计都是怕掉脑袋。不过这个传说倒是造福了这座小镇,如今在卡罗维发利小镇,每两年还会举办一次国际电影节。

    到了小镇,发现停车场的指示跟镇中心的方向背道而驰,只好先跟着导航来到停车场,安顿好车,发现对面有公交枢纽站,坐哪一路车能到镇中心呢?恰好一辆大巴车拉着好大的一个中国团队到此卸车,他们在导游的引导下上了貌似是20路车,我们也紧跟着蹦了上去,车上有投币和刷卡的装置,鉴于其他中国游客无动于衷径直上车,我们也视而不见,虽然车上只有这个旅行团的团友和我们,但依然把车里塞得满满的,我们几个人猜测,也许导游会在游客下车之后按人头统一结账,我们要不要把钱一块给导游呢,不过大家呼啦啦的上车,估计司机也没数清楚多少个人,我们就厚着脸皮跟着蹭得了,就这样,我们搭顺风车顺利到达了镇中心 ~ 镇子不大,依然是童话的风格 ~

    有个关于一战的电影《好兵帅克》就是捷克本土作家哈谢克的作品,知道这个电影或者动画片或者书的人,你暴露年龄了。在卡罗维发利,有家非常著名的餐厅就叫帅克餐厅,门前摆着帅克同志葛优瘫的造型 ~

    路边很快就升腾起温泉的气息,各路造型的温泉杯煞是喜人,杯子的把手就是吸管,喝起来有种卖萌的即视感 ~

    D14 弗热德洛温泉大厦

    来到弗热德洛温泉大厦门前,一个巨大的冒着热气的温泉池围着一群人在搁楞水玩儿,这种凑热闹的事儿怎么少的了我 ~

    姐不光自己玩儿得兴起,还有耐心把其他大爷大妈们全靠走,这大冷天的,手泡在热水里,不知道有多舒服,要是整个人都能躺进去就更好了 ~

    进入弗热德洛温泉大厦,里面也有许多销售温泉杯的店铺,价格比外面更经济,样子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姐为了应景,买了一把好兵帅客的杯子,跟小何的蓝猫杯来张合影 ~

    从温泉大厦的二楼俯瞰一楼大厅,原有的一字排开的五个出水口只剩下三个还在出水,远端最高温度的一个口72度,最低的31度 ~

    从玻璃外面向最高的大厅看去,曾经喷得最高的弗热德洛喷泉已经偃旗息鼓,八成是地质运动的结果,看这样目前是转移到了刚才门口路过的那个 ~

    为了来畅饮温泉水,今天早上大家都没敢多喝水,留着肚子就等这一顿呢 ~

    先从最温乎的喝吧,别把嘴烫了,第一口进嘴,我勒个去,提神醒脑啊! ~ 这特么温泉水竟然特么的是咸的! ~ 请原谅我说脏话,之前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人预警这一点!!! ~ 下次谁来的话,带个鸡蛋切点儿葱花,直接接72度的水,当场就能甩个蛋花汤 ~

    在弗热德洛大厦的二层,在举办摄影展,大明哥在一副作品前流连忘返,横拍竖拍,我和小何在一旁等他半天,大明哥的审美标准暴露了绝大部分男人的喜好 ~

    温泉回廊中有温度不同的温泉可供品尝,实在是口感和温度全都被盐度抢走了风头,除了咸,当真没尝出各个温泉什么区别啊 ~

    就是我可怜的帅克啊,在几十度的高温下一顿淋,接水的时候总让我觉得在给他褪毛 ~

    路边到处都是端着温泉杯呼呼喝的人,你们这重口味真是体现的无处不在淋漓尽致啊,在东欧生存需要有一颗好肾 ~

    既然喝不进去,那就改玩儿吧,于是,温泉杯的吸管迅速变成了出水口 ~

    大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在一家装修风格颇有波西米亚味道的小店点了披萨,回停车场的路上走着吃着,油滴了一裤子 ~

    往停车场走的这一路上,由于没找到应该在哪里蹭公交巴士,只好腿着去,一路上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雨后树叶的味道分外芬芳 ~

    而且在路边找到了除了肉类和饼以外的,几乎所有披萨中的原材料 ~

    开回布拉格,海茹一家去天文钟上面玩耍,我和大明趁天还没黑透,艺人依然在演奏,商家尚且没收摊,跑来看看黄昏中的查理大桥 ~

    走到伏尔塔瓦河对岸的新城,恰好赶上下班的晚高峰,路面一派繁忙的景象 ~

    兜兜转转在新城绕了一大圈,当以为自己迷路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竟然来到了查理大桥的下方,好吧,再找路上桥吧 ~

    新城的桥头边叫卖着当地颇受欢迎的甜品 ~

    沿着大桥走回旧城,天象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未经任何后期处理,当时的天空就是这样的 ~

    D15 布拉格再见

    在捷克的最后一天,由于实在太近,反复路过,难免偶遇整点,于是又欣赏了天(一)文(群)钟(人)敲(拍)钟(照)盛况 ~

    钟声结束的那一刻,游人刚要散去,旁边的大门突然打开,一对新人冲了出来,所有围观群众热烈的欢呼喝彩,为这对新人祝福。站在旁边看了半天,感觉老外结婚这亲友团规模照比轻轻松松就办几十桌喜宴的中国人实在是太萧条了,如果不是采用这种往陌生人堆里冲、要掌声的战术,还真就获得不了太多的祝福 ~

    白天的查理大桥热闹非凡,拥挤度堪比公交车,往桥下看,河中的白天鹅为我们亲身演示何为“下饺子” ~

    桥上艺人的演奏水平极高,随便拉出一组都可以上电视选秀节目得个不错的名次 ~

    离开布拉格前,机场海关敲完章后在办税窗口办理退税,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在里面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发脾气,一摞子文件都高举起来摔在地上,姐好不容易排到第一个,大哥你可千万别撂挑子不干了啊,本该在另一个航站楼办理退税的海茹同志也挤过来凑热闹,认准了里面的人听不懂中文,我和海茹肆无忌惮的议论这人的工作态度和脾气,他自己缓和了一点儿后,跟我俩说,我没事儿,你们别担心,我们也尴尬的笑笑。海茹一家便在这与我们就此一别,我继续办理退税,窗口大哥觉得可能吓到我了,吃巧克力的时候还分给我一块儿,你们这东欧穷国姐就不占你们便宜了,于是我也拿出包里的巧克力跟他交换,也不知道这块糖能不能缓解他的中年危机 ~

    在捷克和奥地利游走的这些日子,最感激的就是他们这种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始古朴的作风,整个国家散发着跟《茜茜公主》、《音乐之声》电影中一模一样的画风,也只有这样不浮躁的历史积淀和民族自信,才会造就卡夫卡、米兰昆德拉、赫拉巴尔这些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伟大作家以及那些不朽的著作。

    祝福你,布拉格,这座被时空束缚的城市。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

    本文内容来自租租车用户猩狗儿(大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